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家神、家祭、家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家神、家祭、家庆

分类:【中国民俗】

家神与族谱互有联系。一般人家,在祖先去世三年以后,用黄表纸折叠一个牌位,上面写“显考×××之神位”、“显妣×××之神位”,背面写祖先生卒年月日。稍讲究的,是用木头刻制成牌位。再讲究的,则是雕刻华丽的神龛。牌位、神龛一般都放置于堂屋正中八仙桌或大躺柜之上,前面摆有蜡烛台、灯盏、香炉等,以供祭祀之用。家祭的时间、次数与方法,各有不同。普通人家在正月初一、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冬至、先人忌日,于神位前摆设祭品,焚香、奠酒、跪拜、默祷,一为诏告子孙,不忘祖恩;二是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兴旺。有的人家,在每月朔望日即农历初一、十五都要祭祀一番,但一般不设供品,只是烧香叩头而已。1949年以来,随着破除迷信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神龛、牌位等被毁,家祭的风俗少见了。有些人家则将祖先的遗像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逢年过节或忌日时,供献一番以示悼念和纪念之意。

祭祖堂 (郭 悱 摄)

家祭的另一种形式是在祠堂中祭祀,祠堂又称“家庙”,因此又称“庙祭”。没有祠堂的家族则选择一空屋,将家谱(俗称“神则”)挂出,设一供桌,摆上供品、香炉、烛台等。庙祭较为隆重,一般由族长带领全族人,向祖先行四叩首礼,点香、奠酒、祝祷。祭祖完毕后,全族人在一起吃一顿饭,叫“祠中燕饮”,为的是追忆祖恩,以敦族谊。庙祭的时间一般是除夕,正月初五过后,即将“神则”(即家谱)摘下,细心收藏。另外,家族有人娶新媳妇时,也要到祠堂拜庙祭祖,俗称“认祖宗”。

家祭的另一种形式是“墓祭”,俗称“上坟”。上坟的时间普遍是清明节、中元节、十月初一。清明节,一般都要到祖先坟墓之地祭祀,出外之人往往也回乡参加。祭祀时,除摆设供品外,还要焚烧锡箔。近年来,有冥币暗暗流行,且面额大得惊人:亿元、十亿元、百亿元。奠酒,焚香,将所供食品埋入土中一些,其余带回。临结束时,用铁锨往坟头上添几锨新土,俗称“拜扫”、“添坟”。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要拔几株麻和谷子,放在墓前,俗称“荐麻谷”。麻为织者所需,谷乃耕者所获,以麻谷敬献祖先,以告秋成有象,无饥寒之虞。在黄河沿岸如河曲县,中元节夜晚有放河灯的习俗。是夜,将糊好的纸灯点燃,一盏盏放入黄河之中,顺水漂流,据说是祭奠溺水而亡的孤魂野鬼。农历十月初一,要用五色纸制作袍褂衣裙,到墓前焚烧,让祖先在阴间不致因冬日来到而受寒冻之苦,俗称“送寒衣”。个别人家在除夕时,也要到墓前祭扫一回。

以上多为家祭旧俗,现在家祭、庙祭活动亦已少见。墓祭多在清明节,有些城市中人回乡不易,则在街道边上画一圆圈,以代坟墓供些点心水果之类,烧若干冥币,聊表心意。

家庆指家庭及家族的喜庆仪式,如婚礼、寿礼、立木(盖房上梁)、乔迁等。这些在人生仪礼和居住民俗等章节中述及,此不赘叙。近年来,农村中谁家有喜庆之事,多要放映一场电影,以娱乐酬谢乡亲,已成新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