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年龄的禁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对年龄的禁忌分类:【风俗文化】 年龄表示生命的长短,因此计算年龄的数目也就与生命有了瓜葛。有些数目因各种原因,被历史赋予了凶祸的含义,汉族民间在叙说年龄时即避免使用它们,以防危及生命。 例如,山东男人忌说自己41岁,四十一妨妻,要跳过去多说一岁。扬州人做寿,有所谓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说,指年龄的 “三十”和 “四十”。一层意思是 “三十”和 “四十”年岁不大,不应该做寿;另一层意思是“三”和“散”、“四”和“死”谐音,认为不吉利。据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朔纪》云:“燕人讳言四十五,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不知何所谓也。”又据《卞梁锁记》载:“汴地民间流传:老包(拯)奉命往陈州放粮,中途遇盗,乔装忘八(江湖中下九流妓女的鳖脚),逃出险地,幸免于难。其时正值45岁,民间认定45这一岁,必属厄运,因而忌言45岁,多改称44岁或46岁以避之。”可见忌言四十五岁,实际上是与遇险、当王八等凶祸不吉之事相关的。 忌六十六。民间以为66岁是老年人的一个 “坎儿”,俗谚云:“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东北一带老人66岁生日时,要由后辈给他包66个饺子 (一般都尽量做得小些),如果能一次吃完,就预示这个“坎儿”能够平平安安地过去。河南一带,老人66岁生日时,闺女要送一块肉来,大概是为的还上阎王的债。客观上却是解了老人的馋,还了女儿的愿。有的地方,还要把肉切成66块,让老人吃下去,据说如此一来,就能顺利度过这一关了。 岁数又忌言七十三、八十四,据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 (丘) 卒年73岁,孟轲卒年84岁,因此人们以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谓之“损头年”。连圣人都难以通过,一般人更不用提,所以都很忌讳。开封“老婆言”云: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如能过七十三,便可活到八十四了。现在中原一带仍有以七十二或七十四避七十三者;同样84岁这一关,亦以此法而避之,期望长寿百岁。 岁数还忌称言“百岁”。百岁常常用来指寿限之极,如“百年和好”、“百年之计”、“百年之后”等等都是暗指寿限之极的,所以若要问到某人的岁数时,是忌讳说百岁的。真正是100岁整,也要只说是99岁,否则,不吉。山东泰安一带说100岁是个驴,临清一带说100岁是个老刺猬。 关于岁数的禁忌,各地还有一些特别的说法。浙江湖州,凡年老寿终,恰遇81岁,不能说出这一数字。俗曰九九八十一,财数算尽,后代有穷败之意。台湾忌讳岁数逢九,以为9岁、19岁、29……99岁等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这是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为阳数之极,物极必反,故是代表由盈而亏,由盛转衰的不吉数字。清人董含在《菁乡赘笔》里就说: “古人逢九,云是年必有灾殃。”所以汉族民间忌讳岁数逢九。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