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分类:【传统文化】 县级民族自治地方。成立于1979年12月20日。在云南省中部偏东,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上游。面积3966平方公里。人口450300人,居民有回、彝、汉、苗等族。县政府驻仁德镇。境内多山地丘陵,有梁王山、九龙山等。山中森林资源丰富并有多种药材。主要河流有牛栏江、柯渡河、大白河。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稻谷、玉米、小麦、棉花、豆类。矿产有褐煤、磷、铁、铅、锌等。工业有化工、建材、电力等。生产的褐煤腊是该县的著名产品。全县已形成布局基本合理的小学教育网,中等教育也在不断提高。 1979年12月20日建立。在云南省中部偏东、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上游。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仁德镇。汉属滇国地,后置牧靡县,属益州郡:晋时称仁地;唐末置仁地郡;宋大理国时有新丁部,属石城郡;蒙古宪宗五年(1255)设仁地万户府,旋改仁德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设寻甸府; 清康熙八年(1669)降府为州;1913年改设寻甸县。境内多山地。居民有回、彝、汉、苗等族。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稻、玉米、小麦、蚕豆、马铃薯、油菜籽、烟草等。盛产茯苓等药材。有磷、褐煤等矿藏,县化工厂生产的褐煤蜡, 远销国外。贵昆铁路干线穿境而过, 东川支线经过县城。公路交通较发达。 位于云南省中部偏东、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上游。全县国土总面积37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3%。境内居民有回、彝、苗、汉等民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仁德镇。该地区在汉朝属滇国地,后置牧靡县,属益州郡,;晋时称仁地;唐末置仁地郡;宋大理国时有新丁部,属石城郡;元宪宗五年(1255)设仁地方户府,旋改仁德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设寻甸府;清康熙八年(1669)降府为州;民国二年(1913)改设寻甸县。1979年12月20日成立自治县。境内多山地。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稻、玉米、小麦、蚕豆、马铃薯、油菜籽、烟草等。森林资源主要有青松、果松、杉松、桉树、梧桐、油桐等。矿藏主要有褐煤、磷矿、硅藻土、铁、铝、锌等。贵昆铁路干线穿境而过,东川支线经过县城。公路交通较发达。已初步建立起化工、建材、电力、煤炭等工业企业。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