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将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将副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将、副将的合称。宋熙宁七年(1074年)副枢密使蔡挺在全国各路置将训练,九月宋神宗下诏:除河东、秦凤、永兴等路都总管司现管军马外,开封府界、河北、京东路分置37将和副将,挑选经过战阵的使臣充任,专掌训练;同时十二月又在帼延路各地设置8将,统领当地的就粮、屯泊、驻泊等军。设置将的指挥机构,所辖兵力三千至六七千乃至万人不等。将以下则置副将,如兵额较少,则设置单将。将、副将都佩有调兵的虎符,有权保举明习兵法之人充任本部参谋。将、副将之下,按统帅兵额多寡,设置部将、队将、押队、使臣。凡将、副将均由内殿崇班以上有战功而亲民者充当,由监、司奏举。将佐之下设训练官,举行春秋“都试”,选择武力士,千人中选10人充任。熙宁八年(1075年)及元丰二年(1079年),在京东、京西分别建立了马军十三指挥和步军十二指挥,陕北的帼延五路因各有蕃、汉弓箭刀,也均分别配置于诸将编制之中。到元丰四年(1081年),全国各路皆置将,计92将。将兵法的建立,使将、副将有了对军队的统驭、训练和指挥作战的全权,军政分离,各司其事,摆脱了以文制武之旧制,提高了武将的地位;同时兵知其将,将练其兵,平居得以训练,而无番戍之苦,兵将相知,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