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恩达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小恩达遗址分类:【地域文化】 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镇西约4公里的昂曲河北岸第一阶地地面。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附近是小恩达林,海拔3200米。1986年对遗址试掘2×10米探沟一条。发现红烧土块、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以及木炭渣等。其中大型打制石器52件,原料有砂岩、角页岩等。标本可分为石核3件、石片25件,其中部分石片有使用痕迹;砍砸器13件,其中5件为石片砍砸器,8件为石核砍砸器;尖状器4件;石锤1件;刮削器6件;磨制石器11件。器形有锛3件、刀9件;骨器20件。其中骨锥12件、骨针8件;陶片14件,均为夹砂陶,分灰、红两种,均手制。陶质疏松,火候不高。纹饰有刻划纹、压印纹、附加堆纹和锥刺纹等。器形仅能识别部分为陶器口沿。小恩达遗址为卡若文化年代,距今4000―5000年。 考古界近年发现的西藏地方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因位于距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镇4公里的昂曲河岸的小恩达村附近而得名。遗址海拔3200米,面积为10000余平方米。经1986年调查并部分考古试掘,发现有红烧土块、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和木炭渣等遗存。其中出土大型打制石器52件、细石器7件、磨制石器11件、骨器20件、陶片14片。大型打制石器中包括石核3件、石片25件、砍砸器13件、尖状器4件、石锤1件和刮削器6件,均为用砂岩和角页岩等制成;细石器中包括半锥形石核1件、石片3件、刮削器1件和尖状器2件,原料为黑色燧石;磨制石器中有长条形石锛3件、石刀9件;陶片均为夹砂陶、手制,分灰、红2色,陶质疏松,火候不高。纹饰有刻划纹、压印纹、附加堆纹和锥刺纹等。据推测,年代与卡若遗址相近,距今当为4000―5000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