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少林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少林拳

分类:【传统文化】

武术拳种。因起于少林寺,故名。外称外家拳。相传为北魏时印度僧人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时所创。隋末少林寺僧普遍练武,并以武术见长,曾助李世民(唐太宗)作战建功。其后各地武林高手慕名而至,使少林拳能博采众家之长,据传至宋初已汇纳18家拳法。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已“以搏名天下”(曹秉仁《宁波府志》)。今尚存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所树“少林观武”碑一通,上刻“暂息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其风格朴实,招势多变,力量运用灵活有弹性。练法讲求“拳打一条线”,技击法要求藏而不露、内静外猛,有“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之说。形成中国武术一大流派。今少林拳主要包括大洪拳、小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拳种,另有散打招法。器械以少林棍最著名。

俗称外家拳。我国著名武术拳种之一。因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故名。史有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创少林拳之说,在海内外影响甚大。然屡考而无确证。少林拳实由历代僧众依民间健身与技击术,吸取各拳术特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改进创新,长期研练总结发展而成。之后少林与诸家流派相补互进,历代流传,愈趋丰富。终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利于实战、套路精湛等特点独树一帜,发展成颇具影响的武术流派。其枝脉繁衍遍及中外,有“少林武术甲天下”之称。

少林拳术套路繁多,主要有少林拳、大、小洪拳、长拳、罗汉拳、炮拳、梅花拳、通背拳、七星拳、关东拳等。器械有刀枪剑棍,长短软硬、尖刺勾刃等十八般兵器俱全,其中以少林棍法最为著名。其技术是拿、打、踢、跌并用,以拿为主。有脱腕法、还手法、截肘法及近战法等。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虎扑把、心意把、十字乱把、游龙飞步、迎门铁扇、黑虎掏心、金蟒缠身、鹞子窜林、脑后砍瓜、毒蛇探穴、倒背金人等百余种击法。少林功法有硬功铁布衫、一指禅;轻功跑墙、游墙;气功阴阳点穴和马步、一字桩功等。少林拳特点是: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运用自如;眼法,以目注目,度审敌势;身法,横起顺落,把握重心,不失平衡;步法,进低退高,轻灵稳固。技击时藏而不露,内静外猛,力运灵活,富有弹性。战术上以智胜蛮,虚实结合,有秀猫猛虎之态和行龙闪电雷鸣之势。

少林拳分南北两派。俗称“南拳北腿”,各具风格。

武术流派。得名于少林寺。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形成的一个中国最有影响的一个拳派。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岳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兴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也有说建于太和十九年(495)。1919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载:达摩“所创十八罗汉即为后世少林拳之滥觞”。1930年出版的《少林武当考》认为是“附益伪妄之说”。少林寺僧众传习拳术、发愤武事的记载,最初见于《旧唐书?稠禅师傅》。据《秦王告少林寺主教》和唐裴?《嵩山少林寺碑》所记:唐初,少林寺僧曾帮助唐太宗征王世充,寺僧有功者十三人,唐太宗并赐田四十顷,扩充庙宇,建立僧兵达五千多人。宋以后少林武艺先后汇纳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韩通的通备、马籍的短打等18家拳法之长,著拳谱于寺,留传后世。传说金元时期,觉远和尚西出访师,李叟和白玉峰入寺授技,李传大、小洪拳、棍术和擒拿,白传龙、虎、豹、鹤五拳及气功。明抗倭名将俞大猷曾访少林寺传授临阵实用棍术。因此,少林武术与诸家流派取长补短,发展成体系完整的拳派。其内容有分为单练和对练的两种拳术;技击散打百余种;气功;桩功;器械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其中以棍术最为著名。拳谚用“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来形容少林拳变化多端的战术。少林拳不仅在国内盛行,在国外已蔚然成风,发扬光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