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屈原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屈原墓

分类:【传统文化】

在湖南汩罗县烈女岭。为高大的封土堆, 矗立于山脊,远望如小阜,有疑冢十二,一墓有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立的石刻,上刻“楚故三闾大夫之墓”。另一墓前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的石碑,题为“三闾大夫之墓”。墓北约1里许有楚圹,大数亩,相传屈原女葬父于此取土。烈女岭又名羽罗山,后人以屈原有姊女?称姊归山,其下有剪刀池,池旁有捣衣石,皆因女?而得名。

位于汨罗江北岸汨罗山上。唐代典籍已记载此墓。杜佑《通典》:“罗江(汨罗江)有屈原冢,今有石碑文,曰‘楚放臣屈大夫之碑’,其余字灭矣。”宋代胡嘉《汨罗纪略》所载更详:“两山对峙,一水潆纡,是为汨罗。其右(西)为庙(屈原庙),其左(东)为冢(屈原墓)。”民间传说,屈原自投屈潭后,遗体倒流30里,漂至上游汨罗山下。《岳阳风土记》记载,夏秋暴涨,长江水逆泛洞庭,湖水翻流入湘,因此汨罗江下游出现回流。汨罗山,又称烈女岭。烈女,指女?。清道光《湘阴县志》:“楚屈原墓,在县北汨罗江上烈女岭。”屈原墓有疑冢12座,已毁平1座,现存11座均为高大封土堆,耸立山脊。其中一墓有清同治六年(1867)石碑,上刻“楚故三闾大夫之墓”,另一墓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石碑,上镌“三闾大夫之墓”。

屈原墓位于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的汨罗县汨罗山烈女岭上。相传屈原投江自尽,尸体逆流而上,并被鱼鳖食去一边头目,女?用黄金镶铸安葬,筑十二疑冢,以防盗墓。女?是屈原在《离骚》中提到过的人物,一般认为她是屈原的姐姐。十二疑冢大小相等,形似小山,高5.6米,墓前均立一石碑,上刻“三闾大夫之墓”。

离汨罗山约二公里的汨罗县玉笥山有屈子祠。始建于汉代,清乾隆年间重修。三进院落,祠前有8棵梧桐,4株古桂。正殿内设有屈原神龛。玉笥山后有“骚坛”,四壁陡峭,兀立江边。传说诗人在此构思《离骚》、《哀郢》、《怀沙》等诗篇。坛下有“濯缨桥”,传说屈原在此洗过帽缨,屈原在《渔父》篇中提到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祠前有“独醒亭”,取《渔父》篇中“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愤世嫉俗,具有修明政治的思想,对国家忠贞不渝,却因遭谗忌被放逐。怀着对世俗的愤愤不平,对国家前途的绝望,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而感到极度的痛苦投江而死。

后人对于屈原的研究和悼念很多。研究屈原生平、思想及创作最早的重要文献是《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和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的合传。

历史上也有不少命运与屈原类似的文人去汨罗江边凭吊屈原。贾谊少年时因文才出众,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后被谪为长江王太傅。经过湘水时,他作《吊屈原赋》,其中写道:

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深潜以自珍;?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表现了贾谊对屈原的哀悼,对世俗的愤恨,同时也是一种自伤自悼。

从贾谊以后,许多怀才不遇的文人来到湘南和岭南,也常借凭吊屈原来抒发自己的抑郁。

至今,人们仍在悼念这位怀有远大抱负――“上下而求索”和耿直无私――“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究”;“伏清白以死直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