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代史平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代史平话即《新编五代史平话》。 《五代史平话》wudaishi pinghua宋代讲史话本。原题《新编五代史平话》。叙述梁、唐、晋、汉、周五代历史,每朝各自独立,体例仿《旧五代史》。许多内容采自正史,在细节上有虚构成分。文言语汇较多,也有一些说话人的用语。金元诸宫调、杂剧中流传的李存孝、刘知远故事,在《五代史平话》中只有简略的梗概,可见它产生较早。 五代史平话宋元讲史话本。作者不详。作品概述五代兴亡之事,分梁(后梁)、唐(后唐)、晋(后晋)、汉(后汉)、周(后周)五部。每一部各自独立,分上下两卷,其中 《梁史》、《汉史》均缺下卷,《梁史》、《晋史》上卷的目录亦缺佚。按宋薛居正编《旧五代史》体例,也取欧阳修编的《新五代史》中的材料,重大事件多依据正史,在细节描写上则有许多艺术加工,并吸取了不少民间传说,穿插诗词。北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中记载了汴梁 (今河南省开封市) 瓦舍中艺人说《五代史评话》 的状况。 五代史平话十卷。作者姓名已佚。宋人编,元人稍做整理刊行。讲史话本小说,分叙五代梁、唐、晋、汉、周故事。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梁、汉俱缺下卷。亦有脱佚目录者。独《梁史平话》一卷从开天辟地讲起,对历代更替略加叙述,随后由晋至唐;对唐中叶引起五代局面形成的黄巢起义叙述稍详,以至朱温建立帝国。虽无下卷,但可推知写到梁亡。以下各卷均分叙五代兴亡更替故事。各史开头叙述主要人物的出身和发迹经过,如黄巢、朱温、刘知远、郭威等,大多出于说话人口头创作,或根据民间传说和旧话本改编,用的是白话。转入正文,则多半依据《资治通鉴》,多用文言。全书历述五代盛衰始末,描写唐末政治腐败黑暗,再现封建割据者之间频繁的战争和动乱局面,对人民的痛苦和当时的民族矛盾亦多有反映。也存在宿命迷信内容和对黄巢起义的毁谤。说书人讲说《通鉴》,宋时书坊间已颇盛行。《五代史平话》即按《资治通鉴》编年顺序,对其记载的历史内容有选择、有详略地加以节录和改写。北宋崇宁、大观间已有专说五代史故事的说话人尹常卖,此书大约就是以说话人的口头创作为基础,经文人手增补而成的。《资治通鉴》记事止于五代末,《五代史平话》结尾涉及宋初赵匡胤立国事,《通鉴》不载,《平话》似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改写。宋元平话是后世长篇章回小说之祖,故该书对研究宋元话本小说和中国小说史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所见最早版本是曹元忠于光绪辛丑(1901)发现的宋刊巾箱本(似已非宋原本)。1911年,董康诵芬室有影印本。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1954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亦出版排印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宋元平话集》,将该书收入,丁锡根点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