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歌擂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山歌擂台分类:【地域文化】 客家山歌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个人自唱、相互唱和、擂台斗歌、艺人说唱、即席酬唱、播放刊发,以及宗教活动中演唱等。其中,擂台斗歌是最精彩、最激烈、最能吸引听众的一种客家山歌活动形式。 擂台斗歌,又叫赛歌、驳歌。将“擂台”一词用于斗歌,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 斗歌与一般对歌、唱和不相同,它是一种唱山歌的比赛,具有激烈的对抗性,是难度最大、技巧最高、最能检验歌才,因而是最高层次的山歌活动。擂台斗歌,一般都要斗个胜负,决出名次,犹如体育的“锦标赛”;也有的适可而止,不求决出胜负,但照样要“过招”、“抢分”,犹如体育的“表演赛”或“友谊赛”。 擂台斗歌就其性质和作用来说,有娱乐性斗歌、礼仪性斗歌和竞技性斗歌三种。 (一)娱乐性的斗歌 在客家地方,男女之间、村寨之间,经常有一些自发的斗歌,也有村姑与船夫斗歌等等。他(她)们各占一个地方,保持一定距离,歌来歌去,所有要说的话都用山歌来表达,不争谁输赢,而是用山歌说笑聊天,达到娱乐的目的。时间多为夜晚,偶尔也有在白天劳动中进行的。一般采用“尾驳尾”的形式。这种娱乐性斗歌一直延续到今天,特别是梅城文化公园和松口中山公园,除了刮风下雨,每晚都有不少男女在那里斗歌。此外,还有些表演性的斗歌也属于这一类。 (二)礼仪性的斗歌 有些客家山区,例如大埔县的光德,丰顺县的凤坪等地方,嫁娶时有男家女家双方斗歌的习俗。“送花女”(伴娘)一定要挑选会对山歌的,不然将遭到男方村中青年用山歌戏弄,难以下场。男方往往请来好歌手,以便洞房之夜斗歌。有时,连家翁家姑也卷了进去,唱至深夜,甚至唱到天明,欲罢不能。这时,往往是男家出面圆场。所唱内容,多是互相赞美、祝福之类的吉利歌。 (三)竞技性的斗歌 这种斗歌,犹如摔跤、拳击和散打,各使奇招,唇枪舌剑,千方百计克敌制胜。只有这种斗歌,才是真正的山歌擂台。 擂台斗歌的形式,古代已有。民间传说的秀才搭船载着歌书找刘三妹对歌的故事就属于这一类。那时,“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屈大均《刘三妹》)足见当时斗歌风气之盛。本世纪70年代末,梅州地区更兴起有组织的、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设有评判员的擂台斗歌。 擂台斗歌有团体赛和个人赛两种。团体赛一般要双方人数对等。比赛项目和歌唱内容,必须事先议定。可以规定项目(如尾驳尾、仄韵山歌、逞歌、拆字、即席命题等)、规定内容(如唱情歌、唱新春、唱奥运会等等),也可以不做具体规定,由歌手随机应变,自由发挥。斗歌开始,谁先发歌,一般都是抽签决定。斗歌中要有来有往,有问必答。答非所问,偏题走题,无韵错韵,语言粗俗等,都会丢分,影响成绩。接歌时间,一般也有规定,或几秒,或十几秒钟,超过时间,或扣分,或判输。 擂台斗歌一般都不是由歌手自己斗出输赢。因为敢于参赛的歌手,都有一定的即席唱和能力,要唱到一方唱不下去而认输,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遇到实力相当时,就会没完没了地唱下去。因而,一般都限定比赛时间,歌手在规定时间内巧施攻防,由评判员若干人评出胜负。至于有规定比赛项目的,则以完成项目为限。评判内容,包括歌手的辩才、捷才、文采和风度等。 擂台斗歌要求歌手能现编现唱,出口成歌。死记硬背山歌再多也无济于事,一到实战,只须一两个回合便招架不住而被打下台来。要取得擂台斗歌的胜利,不仅要积累山歌,丰富见闻,锻炼捷才,还要研究战略战术,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