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顶洞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山顶洞人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新人化石。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内发现,故名。经科学测定,山顶洞人所在的年代距今1.8万年。共发现8个较完整的个体,其中男性老人一具,女性二具。形态特征为:头骨粗大,额面倾斜、眉弓发达、眼眶低矮、梨状孔宽阔、下颔骨颏孔位置较低且较靠后,颏部突度较少。同一地点出土物有骨、石器及装饰器,其工艺及制作水平已相当进步。解放前发现的山顶洞人化石于1941年被美国人弄得下落不明。从人种看,同我国发现的所有新人一样,皆具备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他们基本去掉了猿人遗留下来的原始性,成了现代人。新人一般都学会了火的使用及自然火种的保存。 旧石器时代生活在我国北京地区的蒙古人种祖先。1933年,我国科学家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内发现3个完整头骨及下颚骨、脊椎骨、肩甲骨、肢骨、牙齿等化石。遂命名为山顶洞人。据测定,山顶洞人生存年代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属新人阶段。其形态特征为:头骨长且粗壮;额部倾斜,眼眶较低;下颌骨位置较低且靠后。据古人类学家研究表明3个头骨属原始蒙古人种。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1930年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中。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生存年代为18865±420年(放射性碳素断代)。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先生主持发掘,发现了共代表8个男女老少不同个体的人类化石,其中成年人5个、少年1个、5岁小孩1个、婴儿1个。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已和现代人一样。头骨最宽处在顶结节附近,牙齿较小,齿冠较高,下颌前内曲极为明显。下颏突出,脑容量已达1300―1500毫升。从形态上观察,特征与蒙古人种相同。 山顶洞人的居住地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个部分。洞口向北,高约4米,下宽约5米。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地面发现灰烬堆,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在洞穴西半部,深约8米。在下室发现了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部分躯干骨,骨架周围撒布有赤铁矿粉末及随葬的装饰品,说明是山顶洞人的葬地,并反映了这个时期原始宗教意识已经产生。 山顶洞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有石器也有骨角器。石器数量不多,刮削器制作较精致。其他还有砍斫器和两端刃器等。磨制的骨器较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件骨针,长82毫米,微弯,通体磨制光滑。唯针孔已残,可看出是小尖状器挖成的。说明山顶洞人已经缝制衣物。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很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刻沟的骨管,有的装饰品还染成红色。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已知道爱美并学会了钻孔技术和染色技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