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岁星纪年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岁星纪年法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木星约12年运行一周天的规律。人们把黄赤道附近一周天等分12份,由西向东命名为星纪、玄枵,?訾等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木星因此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也随之叫做岁星纪年法。此法确切的起源年代目前尚不清楚,但在春秋战国之交已很盛行。如《国语》、《左传》等古籍中有大量的“岁在星纪”、“岁在大火”……记录,这就是用的岁星纪年法。除了十二次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把周天自东向西地分成12等分,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来表示的十二辰分划法。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于天体东升西落的视运动方向顺序,总感到使用自西向东方向顺序的岁星星次纪年很不方便,因此人们就假想出一个天体,称为“太岁”,或称“岁阴”、“太阴”,让它循十二辰的运动方向,即与岁星背道而驰来纪年。太岁与岁星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在寅,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太岁则在卯,余类推。以太岁所在的辰来纪年,称太岁纪年法。有趣的是,用太岁纪年,人们并不用子、丑、寅、卯等十二辰名来作年名,而是用一套古怪的名称,它们依次是: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协洽、?滩、作噩、淹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如《吕氏春秋?序意》的“岁在?滩”、贾谊的《?鸟赋》中“单阏之岁”,实际指得就是申年和卯年。在太岁纪年中,后来又对甲、乙、丙、丁等十天干也给以专名,叫做岁阳,依次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

、昭阳,它们与12个太岁年名相配(配法与六十甲子相同),组合成为太岁纪年法的60个年名。它以阏逢摄提格(甲寅)为第一年,旃蒙单阏(乙卯)为第二年,等等,余类推,60年周而复始。《史记?历书》所记太初元年以后的年份,还有《资治通鉴》等古书,就是用这种方法纪年的。岁星实际约11.86年运行一周天,经过80多年以后,岁星的位置就会超过一个星次,与真实天象不符,这就是“岁星超辰”现象。由此,历法家必须调整、改革历法。至东汉改用《四分历》时,废止了岁星纪年法,直接使用干支纪年法了。

十二次

(由西向东)

?

寿

十二辰

(由东向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