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峨眉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峨眉山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传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今四川省峨眉市城西南7公里。因山势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峰峦起伏,雄秀幽奇,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称誉。山上寺院创建于东汉,后历代相继增修。初流行道教,唐、宋以后佛教渐兴盛,至明、清时极盛。大小寺庙近百座。主要庙宇有万年寺、报国寺、白龙寺、纯阳殿、仙峰寺、伏虎寺等。山顶光相寺相传为普贤菩萨显灵场。保存佛教文物甚多。另有洗象池、华严顶、金顶等绝胜处。 位于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处,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通常峨眉山指大峨山,面积115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达3099米。自古享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名山。《尚书?禹贡》称峨眉山为“蒙山”。晋代左思《蜀都赋》曰:“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始见峨眉之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则云:“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焉”,首状峨眉之形。南宋诗人范成大赞曰:“峨眉秀色甲天下,何必涉海觅蓬莱。”峨眉山在数亿年前两度沉浮,直到7000万年前在上升过程中形成著名的“峨眉断裂带”,于是才有层峦叠嶂、巍峨壮丽、幽谷深邃的峨眉山。峨眉山既是佛教名山、普贤菩萨的道场,又是道教的“第七洞天”。清代上溯1000余年间,山上先后有大小宫观寺庙170余座。道教在此山流传始于东汉末年,佛教于晋初上山。唐宋两代,佛道并存。明代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佛教几乎完全取代了衰微的道教。现在该山佛寺极为集中,宫观寺庙共达70余座,主要有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大峨寺、清音阁、万年寺、洪椿坪、洗象池、纯阳殿等。主要景点还有雷洞坪、九老洞、金顶等。由峨眉山麓的报国寺到金顶,长达60余公里,沿途的伏虎寺、清音阁、一线天、洪椿坪、接引殿等,掩映在葱翠秀色之中,形成一幅“清、幽、秀、雅”的大自然画卷。因此李白曾用“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来赞美它。日出、佛光、云海、圣灯为峨眉山四大奇观。古人有诗叹佛光:“云成五彩现奇光,形似尼珠不可方。更有一桩奇异事,人人影在个中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