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崔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崔述分类:【文化精萃】 清代史学家、经学家。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少时家贫,承父教,与弟同就读于晚香堂。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屡仕礼部不遇,家居游学著述40年。晚年选授福建罗源、上杭知县,后以老病乞休。其学专于治经,以怀疑、辨伪、考信三者为事。重在考辩先秦古事,以图解决群经的传记注疏与经文有异问题。治学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书,皆以为不可尽信,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由治经而专攻古史。但因太过于自信,持其博辨,任情毁誉,以致失去是非之准者,所在多有。所著《考信录》,为生平精力所萃,包括《唐虞考信录》四卷、《马考信录》二卷、《商考信录》二卷、《丰镐考信录》八卷,《洙泗考信录》三卷、《孟子考信录》二卷、《考古续说》四卷、《考古提要》二卷、《补上古考信录》二卷等。又著《考信翼录》十二卷、《易卦图书》一卷、《五服异同汇考》三卷,均传于世。 清史学家。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属河北) 人。二十二岁考中举人后,曾在广东、福建当过知县。崔述生当乾嘉时代,考据之学盛行,从方法论的角度说,考据学的特点就是 “无征不信”。这就培育出一些学者的 “疑古” 精神。此前,阎若璩作 《古文尚书疏证》,运用考据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明被历代朝廷奉为 “圣经”的 《古文尚书》和孔安国的 “传”都是伪书; 姚际恒著 《古今伪书考》,运用同样的方法,证明被后代史家视为信史的一些古籍是出于伪托。崔述正是继承了这种疑古的传统,认为战国以后的书传均不可轻信,所信者唯有六艺,而后人关于古史的概念,如 “三皇五帝”、“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说法,却都始于汉儒。崔述一生的学术业绩就是廓清伪书和传说所长期积累的虚伪古史,这些都反映在他的 《考信录》一书中。《考信录》 的特点是辨伪,主要内容是 《补上古考信录》、《唐虞考信录》、《夏考信录》、《商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孟子事实录》 等,其中《洙泗考信录》考证书传所述孔子生平事迹真伪,是研究孔子的重要参考资料。崔述所依据的原则为考信于六艺,即将孔子所传六经作为辨别真伪的根据。这在今天看来固然不值一提,但在学界多以汉儒的是非为是非的乾嘉时代 (乾嘉之学又称 “汉学”),怀疑汉儒本身就是惊天动地之举。关键问题还在于,《考信录》所表现的疑古精神和实证精神,开启了近代史学的新途径: 研究古史,首先要考证史料的真伪。刘师培说,崔述在史学领域起了标例和征实的先驱作用; 蔡元培称其为清代的王充; 胡适将其作为新史学的起点,提出新史学要从赶上崔述开始; 而顾颉刚轰动一时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 说,将 “三皇五帝” 统统推翻,正是直接受到崔述的启发而形成的。事实上,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崔述就是“古史辨” 派的旗帜。 清史?家、??家。字武承,??壁。直豚大名(今河北大名胯)人。生於清乾隆五年,卒於清嘉?二十一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佩人,?官福建吝源、上杭知胯。乞?後,?心著述。其?不存?宋樵户之?,考??明如?儒,而未?墨守沛真;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空?虚理。帐??儒??,腠有?承,然多出於臆度;?以後又兼?事作?,“遂致帝王慢亵之行事,??真所淆者”;近世衷儒,“盛?心性,以?道?,而於唐虞三代之事罕所究心,亦有?以墩?,自洲明心?性”(《考信?提要》),反置??於不?,向?相沿之锗,遂???。乃以?疑、辨?、考信三者?事,?心治?,凡衷子百家以及秦?以後?注所言,?群?所不具者,皆不蒺信,而?六?以正其失,陪乾嘉考?以明音?、究名物者不同。其?“?以辨其虚??先?。凡??考酌者,蓓以不知置之。?晟所疑,不敢妄言以惑世。若摘办古人之锗,?必抉其致锗之由,使??之文不致剿晦。”(《考信?提要》)帐?“?以?而精,知以少而?,……於古人之言,?所於必?,?所於必哙,惟其唔如乎?而已。”(《??集》卷三)其治?精神,?檫近代史?疑古求真求是之锾。著作凡三十四肺,其《考信?》一?,尤平生精力所萃。另有《王政大典考》、《坐锾偶滓》、《尚?辨?》、《?遮鹞真》、《坐?鹞?》、《五服?同?考》、《易卦?真》、《??集》、《知非集》、《小草集》、《桑梓文?志》等。今人?钜?搜吝崔氏啁稿,?印?《崔?壁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