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川菜的传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川菜的传说分类:【地域文化】 川菜风格独特,口味浓厚,在诸菜系中独树一帜。有关川菜的传说同样受人喜爱。川菜的传说已成为巴蜀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太白鸭”是加入了几种补药的药膳菜。其特点是色白肉烂,汤味鲜醇,具有滋补身体的作用。传说,唐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受诏入朝。李白本怀有雄心壮志,要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然而,唐玄宗只喜爱李白的文学才能,在政治上并不重视李白。加上杨国忠、杨贵妃、高力士的谗言诽谤 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李白为了接近唐玄宗,决定献上一道佳肴。他按照在巴蜀地区吃过的焖蒸鸭子的做法,加上几味补药,制成了一道菜献给唐玄宗。玄宗吃过后,觉得味道极好。称赞之余,玄宗问李白:“你献的鸭子中加了什么东西?”李白回答说:“臣考虑到陛下的龙体劳累,特地在鸭子中加上了补剂。”玄宗十分高兴,说:“此菜世上少有,可称太白鸭。”于是巴蜀传统名菜“太白鸭”就诞生了。其中的补剂主要是枸杞子、三七。 “麻婆豆腐”是人人皆知的川菜。只要一说川菜,脱口而出的菜名往往是“麻婆豆腐”。据说,清朝末年,成都北门外的万福桥边有一家小饭店,店主是姓陈的妇女,脸上有麻子。人们称之为陈麻婆。小店正处于挑油脚?的必经之道上,许多挑油脚?都要在饭店门口休息、吃饭。由于这些人的收入微薄,很少吃鸡鸭鱼肉,多是用豆腐下饭。有时身上无钱,就从油桶中打两碗油换饭。陈麻婆经营有方,力求满足顾客的口味。她的豆腐麻辣味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放的油也多,表层的油阻止了热量的散失,表面不热,实际很烫。这道菜对于少吃鱼肉的人有良好的口感,又能减轻疲劳,还便于下饭。于是陈麻婆的饭店在挑油脚?中逐渐有名,吃饭必到这个饭店来。但这个店很小,没有正式的招牌名称,人们就称它为麻婆豆腐,店、菜一名。以后菜比店更有名气。虽然现在还有“麻婆豆腐”饭店,但人们更习惯视为一道菜,而不是饭店名。 由于“麻婆豆腐”是川菜中的名菜,传说也就比较多。传说,麻婆豆腐对面也是卖豆腐的饭店。女店主长得十分漂亮,她往往以色相吸引顾客,而不注重菜的口味。一天,有位男顾客买了一包牛肉去陈麻婆店中,在等菜的时间里,被对面的女店主拉了过去。陈麻婆一气之下,就把牛肉剁碎放到豆腐之中,以示报复。但顾客吃后,大为称赞,说是豆腐的味道极佳,以往从未有过。自此以后,“麻婆豆腐”都以碎牛肉作辅料,形成了特有的风味。 干烧菜是川菜的另一种口味,据说创制于本世纪30年代,是由当时的“海派川菜”大师向春华烧制“干烧鲫鱼”一菜开始的。所谓的“海派川菜”是自清末以来,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许多川菜大师前往上海开业,形成了适合外地口味的独特川菜体系,这个体系就被称为“海派川菜”。传说,上海大商人黄楚九等人一日到兴华饭馆就餐,指名要吃川菜大师向春华烧制的鲫鱼。当鱼放入锅中烧制时,向春华的鸦片瘾发了,鱼要烧制一段时间,他就竟自抽烟去了。当过完烟瘾回来,锅中卤汁已经烧干。为了应急,向春华立即另取一锅,重新放置调料,将烧干的鱼回锅复制。并将这道菜取名“干烧鲫鱼”。菜端上桌,只见色泽红亮,吃到口中,香辣鱼嫩,具有荔枝回味,极受食客的欢迎。于是“干烧鲫鱼”成为川菜馆的名菜。这道菜传回巴蜀地区后,发展成一系列的“干烧”菜肴,干烧也就成为川菜的一味,独具特色。 川菜的特点是“百菜百味”,而每种菜,每个味道总有各自的传说。虽然无法一一举出,仅就上述的几例传说,就不难了解这些传说的基本线索。有些传说尽管是借名人而说,事实并非如此,但也能反映巴蜀饮食的发展和特点,并可以看到对其他地域饮食文化的借鉴和吸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