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巫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用舞蹈招致神灵的神事人员。《说文》:“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国语?楚语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其实远古时代男女均可行巫,并非仅为女子。“巫”与“舞”古韵相通,可通假,所以,“以舞降神”倒是巫人的职业特点。殷商以前,巫的地位极高,凡盛大祭典如祀天神、四望,行蜡、傩、雩等,非有巫参加不可。周以后其地位逐渐下降。周礼把巫(司巫)列为中士,属司祝,品位低于祝。后世也称巫为巫祝、巫史,称女巫为巫?、巫婆。《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是年夏齐国大旱,齐僖公命一巫?求雨,久祈不至,即令将巫?烧死,幸亏随臣臧文仲力劝,方使女巫免此劫难。 官名。又称“巫师”。商朝始置。掌巫筮,预言吉凶。是一种神职,其身份有高低,有少数能以神职为王辅佐。除了宗教上的原因之外,他们还属于当时有知识、有文化的阶层,所以能用其丰富的知识和才能取得辅政的地位,如商太戊时的巫咸,祖乙时的巫贤,都是重要的辅佐。《史记?殷本纪》说: 商王太戊即位,以伊陟为相,遇灾异,桑谷枯死,王惧,伊陟告言于巫咸。巫咸 “治王家有成”,“殷复兴,诸侯归之” 壮巫,古称越巫。壮巫有两种,在女称为巫婆(壮语Yahgimq);在男称为魔公(壮语Baeuqmo)。巫婆是通神巫师,她是由神确定的,皆为久病成巫,认为她在病中与鬼神结下姻缘,便自命:“上天要我当巫婆。”然后拜老巫婆为师,学习巫教业务,禁止吃牛肉和狗肉,从此便以巫为业。也有的无经拜师,无师自通,一场大病之后,半痴半醒,半人半仙,自然成巫。魔公则是成年男子在健康清醒之时,有意拜师学法,随习三年,恪守巫教清规戒律,出师后独立为业的。巫的职能是通神问事、酬神赶鬼、祛病送亡、择吉避凶、预卜休咎等。巫婆和魔公虽同属巫教,但司职有分工。简而言之是一卜一禳,即巫婆通神问事,探究病灾原由;魔公劝神赶鬼,消除病灾根源。巫婆在通神前,必须喝酒或符水,使自己昏昏然,然后用山歌与鬼神对话。据认为巫婆可以过阴,把死者的灵魂请回来,附在自己身上,使自己变成死者的化身,与其亲属对话,诉说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以及意愿和要求等,其音容笑貌十分逼真。如果主家有病痛或灾难,请巫婆通神,巫婆就会以主人的声音语气与神对话,此时巫婆既是人又是神,一身二腔,一句人语一句鬼话,一问一答地表明主家病灾的原由。在巫婆问明病灾的原由之后,再由主家择吉日请魔公举行法事。如果病灾是由祖先或其他神灵引起的,就杀畜禽予敬祭,劝离神仙,禳解厄难;如果是恶鬼妖怪作祟的,则要舞刀剑,烧油锅,镇妖赶鬼。在一些地方,也有巫魔司职不分的现象,即巫婆和魔公各自都能卜禳、通神、赶鬼,兼而为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