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蜀名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巴蜀名纸分类:【地域文化】 巴蜀出产的笺纸品种繁多,在全国著名的也为数不少。最著名的蜀笺有唐代的薛涛笺,宋代的谢公笺,其次还有鱼子笺,玉冰笺和冷金纸。 薛涛笺相传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创。《笺纸谱》说:“涛侨止百花潭,躬撰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呤,献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因为薛涛住在成都浣花溪畔,薛涛笺又是用浣花溪水制成,故薛涛笺又称浣花笺。薛涛笺一产生,就受到文人的喜爱。唐代李贺的诗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钧。”韦庄也在《乞彩笺歌》中说:“浣花溪上如花客,绿?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这种令人喜爱的彩色小笺,在唐代就名噪一时’。薛涛笺主要有两个特色。 其一,薛涛笺采用了成都种植十分普遍的芙蓉树皮为原料,用芙蓉花汁为染料制成的彩笺。因而纸质良好,颜色桃红。《天工开物》记载:“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薛涛笺色彩鲜艳而不易褪色。薛涛本人就喜爱在上写诗。薛涛自述:“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司马光也十分欣赏薛涛笺“其美在色”。他在诗中写道:“西来万里浣花笺,舒卷云霞照手鲜,书笥久藏无可称,愿投诗客助新篇。”薛涛笺的美色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二,薛涛笺开幅较小,使用方便。 特别是文人用于写诗,更显方便。 《牧 闲谈》就说:“浣花之人多造十色彩笺,于是涛则模新样小幅松花纸,多用题诗,因寄献元公百余幅。”唐代的李匡义也在《资暇集》中说:“元和初(805年),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数长,乃命匠狭小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减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因为薛涛笺最为适用,所以把小幅笺统称为薛涛笺,造成了许多混淆。《太平寰宇记》也说:“旧贡薛涛十色笺,短而狭,才容八行。”从这些记载看,薛涛笺开幅较小是主要特征。远远超过了其颜色鲜艳。由于一些人把开幅小的笺纸都称为薛涛笺,所以有人就误以为薛涛笺有十色。实际上按薛涛自己说的“总向红笺”,只当有一色。如果只用芙蓉花汁染色,也只会有桃红色。 因为薛涛笺是用原料丰富的芙蓉树皮制作的,因而价格较为低廉。加之薛涛笺色彩美丽而开幅较小,写诗词极为方便,适合文人的实际需要,所以受到文人的广泛喜爱,从而薛涛笺能名噪一时。 宋代的谢公笺也十分有名,但较多的人将其与薛涛笺相混淆。宋代的谢公笺是十色小幅彩笺。《笺纸谱》说:“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宋代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对其制造也有描述:“蜀人造十色笺,凡十幅为一榻,每幅之尾必以竹夹夹之,和十色水逐榻以染。当染之际,弃置槌埋,堆楹右左,不胜其委顿。逮干,则光彩相宣,不可名也。”可见谢公笺的色彩也是鲜艳夺目。由于人们习惯将小幅笺称为薛涛笺,所以有人说薛涛笺,实际上应是谢公笺。薛涛笺应指桃红色笺纸。 巴蜀地区早在唐代就开始生产鱼子笺,这是世界上较早生产的砑花水纹纸。所谓砑花水纹纸,就是把布用浆水浆过,然后将布纹压制在纸面上,形成水纹式的隐花。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记载:“又以细布先以面浆胶令劲挺,隐出其者,谓之鱼子笺,又谓之罗笺。”这都是以其花纹像鱼子或者说像罗筛状。直到宋代,巴蜀地区还是砑花水纹纸的生产中心。而且砑花水纹纸扩大到彩笺的生产制作上,增加了蜀笺生产的品种。 南唐时期,产于江南的澄心堂纸是全国著名的产品,但其生产工艺却是巴蜀技术,生产者也是巴蜀工人。宋代的陈师道在《后山丛谈》中就说:“南唐求墨工于海,求纸工于蜀。中主好蜀纸,既得蜀工,使行境内,而六合之水与蜀同。”所以能生产著名的澄心堂纸。宋代,巴蜀地区也开始仿制澄心堂纸。巴蜀地区的楮皮资源丰富,而原澄心堂的制作技术又是巴蜀造纸技术,所以能顺利的仿制成功。仿制的澄心堂纸表面光滑,质量轻而精细。同时也制成了玉冰纸和冷金纸。《笺纸谱》记载:“澄心堂纸,取李氏澄心堂样制也,盖表光之可轻脆而精绝者。中等则名曰玉冰纸,最下者曰冷金笺,以供泛使。”这三种纸都是宋代文人所珍视的名贵笺纸。文彦博在《寄人蜀笺》诗中说:“素笺明润如温玉,新样翻传号冷金,远寄南都岂无意,缘公挥翰似山阴。”司马光也在《送冷金笺与兴宗》诗中说:“时逐贾舟来,万里巴江寻。王城压汴流,英俊萃如林。雄文溢箱箧,争买倾奇琛。”可见这些纸被人们争购的情景。 宋代以后,巴蜀竹纸也成为主要产品之一。由于巴蜀竹子的资源丰富,能够生产百分之百的竹纸,其质量上乘。夹江竹纸就成为全国著名产品,书法用纸的上等品,至今尚是重要的产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