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蜀小吃的特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巴蜀小吃的特征

分类:【地域文化】

巴蜀小吃与川菜的关系极为密切,有些品类既是川菜的一道菜,又是街边小吃的一种。在这相互融合中,既有从菜

变成小吃的,如夫妻肺片,又有从小吃演变成川菜的,如毛肚火锅。所以巴蜀小吃的特征十分接近川菜特征,甚至可以说是“一吃一味”。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看,巴蜀小吃和川菜都在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具有相同特征是必然的结果。但巴蜀小吃又有与川菜的差异。虽然巴蜀小吃也包括有各种味道,但麻辣已不占主导地位。有麻辣味的小吃,例如水饺、水粉、肺片。但也有其他味的小吃,如汤圆、珍珠圆子、糖油果子等等。从巴蜀小吃上更能看到口味丰富、各俱特色的饮食文化特征。

由于巴蜀小吃的制作成本较低,消费对象面广,因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样的食品,既有店铺出售,又有街边摆摊出售,还有挑担提篮出售。要在这众多的竞争者中立住脚,开拓一片市场,就必须在质量和口味上具有独自的风格。这种竞争强化了巴蜀小吃的独特风格。“夫妻肺片”的发展就有代表性。本世纪30年代,成都的郭朝华夫妇利用当时价格低廉的牛下水制作“肺片”。在制作上,一方面注意刀工精细,另一方面又调制了口味完全不同于以往凉拌菜的调料,从而使制出的肺片色泽美观,味道鲜浓,麻辣香俱全,有良好的口感。最初他们走街串巷提篮叫卖,因为口味独特,深受人们的欢迎,生意极好。随着资金的积累,逐渐开设店铺,并且抛弃了价廉而质差的肺,选用心、舌、肚、肉、皮等料,进一步提高了质量。这时成都出售肺片的也多了起来,为了区别于其他人的“肺片”,而将他们的店铺称为“夫妻肺片”。至今尚是巴蜀名小吃之一。

“毛肚火锅”最初是巴蜀小吃。清末民初,巴蜀地区就有街边小摊出售火锅。摊主摆一炉灶,上架铜锅煮调料。一般是用卤汁加香料、海椒,其味麻辣鲜香。火锅主料是牛的毛肚,辅以肠头、肚条。略烫即食,口示浓厚,肚肠鲜脆,很受食客欢迎。巴蜀的“毛肚火锅”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火锅,只在冬季食用,而是一年四季都吃火锅。隆冬季节,“毛肚火锅”边吃边煮,食客满头大汗,却又吃得津津有味,是驱寒的佳食。盛夏时节,虽然吃“毛肚火锅”是汗流夹背,嘴烫舌麻,却感到浑身舒畅,是避暑佳

。 不同季节吃“毛肚火锅”,有不同的风味。所以“毛肚火锅”很快驰名巴蜀地区,在川东地区演变成“重庆火锅”,在川西地区成为川菜宴席上的一道名菜,而在街边小吃摊上的则改名为“麻辣烫”。

巴蜀小吃在价格和品种搭配上也具特色。因为巴蜀小吃只是一种点心式的食品,并非作主食;加之大多数的出售形式是挑担提篮,街边摆摊,所以巴蜀小吃每份的量就少。同时,要吸引广大的消费者,包括不同社会层次的消费者,也要有较低的价格。如担担面每份一小碗,只有一两,几文钱就可买到。汤圆一碗只有三枚,五文钱一碗,加上芝麻酱也才七文钱。而且三枚汤圆的心子各不相同,一碗汤圆就可品尝到三种口味。这种物美价廉的消费不仅吸引了孩子,也吸引了成人;不仅吸引了收入较少的城市贫民,也吸引了收入较丰的家庭,从而为巴蜀小吃开拓了广阔的市场。这就大大推动了巴蜀小吃的发展,从而在饮食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直到如今,巴蜀各地的小吃仍然十分兴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