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蜀茶文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巴蜀茶文化

分类:【地域文化】

茶文化应当是从饮茶开始。据多数学者的考证,中国饮茶史起源于巴蜀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茶》中所说:“王褒《僮约》云:‘武都买茶’。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云:‘芳茶冠六情’。孙楚诗云:‘姜桂茶瞧出巴蜀。’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照这种说法,饮茶当在巴蜀古国时期就已形成,秦灭巴蜀之后才传入中原地区。因而,饮茶早就是巴蜀之人的基本生活习惯。在一些古藉之中,还可见到蜀茶的名称。陆羽在其《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从地理环境看,巴蜀地区的气候极适宜茶树的生长。因此,顾炎武的推测大致不会有错。

虽然江浙之地也盛产茶叶,但最早的名茶却是产于巴蜀地区的蒙顶山。据《异志续编?蒙山》记载:“蒙山在四川雅州府(今四川雅安)属之名山县西十五里。……五峰突起,有茶七株,产石上,高不盈尺,大仅如著。自汉以来不灭不生,发芽最迟。每年届发芽之时,寺僧则按期禀报有司。至仲夏,则有司亲往采茶。采毕,即命僧如法焙制,以供京师。所得不过数十叶,纵多百叶,名曰仙茶之。系甘露大师假姓吴所手植者,其种来自西域。”由于这种茶稀少而名贵,所以名气极高。于是有“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之说。蒙顶山仙茶树直到清代尚存活。陈祥裔于康熙辛未年(1691年)十月游蒙顶山时,还见到这几株茶树。他在《蜀都碎事》中记述道:“偕友往游……达茶园,有灵茶十株,长不逾尺,细者如著,与衰草无别。……《茶疏辨讹》:‘古人论茶,必首蒙顶’。蒙顶山,蜀雅州山也。”由此可见,蒙顶山名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名山县志》也记载:“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因此,自古以来有蒙顶石花,天下第一之称。”以此推测,饮茶起源于巴蜀也有一定道理。

巴蜀饮茶历史久远,茶的泡制方法也有较大的变化。在汉代,巴蜀地区泡茶是把茶与花椒树叶一起烹煮。这样烹制的茶具有特殊的香气,有驱湿的功效。陆机撰的《毛诗草木鸟兽鱼疏》中说:“椒树似茱萸,有针刺,茎、叶坚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到唐代,这种加调料烹茶方式更为盛行。在烹茶中,不仅加有椒树叶,而且还加有葱、姜、陈皮、薄荷、枣、盐等调料。进入宋代以后,人们开始重视茶叶自身带有的清香,而逐渐排斥在茶叶中加入其他调料。这可能与南方制茶叶方式的变化有关。巴蜀文学家苏轼就说:“唐人煎茶用姜盐,……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辄大笑之。”可见,此时巴蜀地区饮茶也只用茶叶了。苏辙也在《和子瞻煎茶》诗中说:“又不见北方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此时,南北煎茶方式已有明显分化。从明代开始,江南地区把煎茶改为泡茶,而北方还流行煎茶,泡茶方式的流行是在清代,这时几乎没有煎茶的方式了。现在所能见到煎茶的只是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之中。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古时之茶,曰烹、曰煮、曰煎,须汤如蟹眼,茶味方中。今之茶,惟用沸汤投之,(曰沏、曰泡),稍着火,则色黄而味涩,不中饮矣。乃知古今之法,亦自不同。”由于水温不同,所以名称也不同。用刚沸之水冲茶,曰沏茶。沸水待水温稍降,则曰泡茶。沏茶虽然香气浓,茶叶展开快,但茶味不如泡茶,泡茶味浓、香气持久,但需要较长时间。这时,茶的泡制已经达到较为完备的境地。

茶文化不仅体现为茶的泡制方式的变化,同时,也体现在饮茶场合的变化。最初,饮茶只在家庭之中。西汉文学家王褒写的《僮约》中,就规定僮仆的职责是“烹茶尽具”,说明当时富豪之家已有饮茶习惯。只因当时茶叶的生产较少,还不能成为一般人家的饮料。因而,当时要“武都买茶”,其职责也是较重的。到了唐代,则饮茶之风盛于巴蜀地区,陆羽在《茶经》中说:“谤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此时,巴蜀地区的饮茶已经颇负名气了。宋代,饮茶则成为民间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人们把早晨起床后必须做的七件事列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由于饮茶的习俗已经十分普及,所以茶就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一是来客献茶,这种礼仪在唐代已经形成。其二,是在家宴之中以茶代酒,能够防止饮酒过量而失态。

最早的饮茶公共场所是在寺院。唐代,佛教、道教都有较大的发展。由于宗教的戒律不能饮酒,所以往往以茶代之。同时,茶有提神作用,僧道之人在修行过程中也常饮茶,“遇百碗不以为厌”的僧人大有人在,在寺庙之内就设有“茶堂”。寺庙“茶堂”既是僧人议事饮茶之地,也是香客饮茶休息之地。由于许多僧人精于茶事,因而寺庙茶堂饮茶,环境清静,茶的品质也较高,是品茶的最佳场所。这是最早的饮茶公共场所。只是在这里品茶需要有一定身份,一般香客则无法进入茶堂。

宋代的饮食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川菜馆的出现,饮茶就进入了市场。“川饭分茶”是最早出现在饮食业中的饮茶。当厨师炒菜时,首先给客人泡上一碗茶,以等待菜上席。吃完饭后,饮茶休息片刻,方才离去。于是,在宴席之中,上茶就成为不可缺少的程序。耐得翁的《都城纪胜》说:“只如结席唱犒,亦合依次弟:先厨子,次茶酒,三乐人。”可见在宴席之中茶的重要性。以后就有人只饮茶而不吃饭,由此而派生出了茶坊、茶馆。于是民间俗话中就有:“忙里偷闲,喝碗茶去。”之说。茶坊、茶馆很快就成为普遍的公共饮茶场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