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伯分类:【文化精萃】 德国宗教哲学家、社会学家,宗教哲学人类学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商人兼学者家庭。受教于维也纳大学、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和苏黎世大学。曾长期编辑犹太人杂志,并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1938年到巴勒斯坦,任耶路撒冷大学宗教社会学教授,还兼任过美国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一生致力于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的相互理解,希望建立这两个民族联合的国家。其哲学出发点是“我―你”关系与“我―它”关系的根本区别。他认为,社会灾难和信仰危机都是由于“我―它”关系取代了“我―你”关系造成的,因此社会进步的关键在于建立新型的对人与人关系的理解。他还论述了人类的“双向关系”,即人可以超出于现存环境之外,又可以重新“进入关系”,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主要著作有:《我和你》(1923)、《人的问题》(1948)、《原始疏远和关系》(1951)、《社会与国家之间》(1952)、《人与他的创造物》(1955)。 又有译作“卜伯”。英雄神话。流传于红水河流域各县。布伯是壮族神话谱系中第三代神。布伯神话有散文体和诗歌体。散文体有叫《盘古》、《洪水的故事》、《雷公的传说》、《伏依兄妹》等等。诗歌体有山歌唱本和师公唱本。山歌唱本多系根据散文体故事来编唱;师公唱本已发现有来宾、都安、马山等地的多种异本。至今已整理出版的有蓝鸿恩的《布伯的故事》(散文体,见《壮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9月版),莎红等的《卜伯》(长诗,广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等。无论民间口头传说或师公唱本,大体都含两个基本内容:前半部叙述布伯为拯救人类于干旱,与雷王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最后壮烈牺牲,化成天上的启明星;后半部叙述布伯牺牲后,伏依兄妹再造人类的经过:在人类灭绝的情况下,为繁衍人类,不得已结婚生育,生下一团肉,便用刀砍成碎块,四处抛撒,结果碎肉都变成了人。在神话中,布伯被作为反抗神的英雄来歌颂,而雷王则被当作巨大的自然灾害的化身,布伯与雷王的斗争,反映了壮族先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元代造炮师。回族。祖籍西域旭烈(今伊拉克纳杰夫)人。至元八年(1272),其父亦思马因同阿老瓦丁受世祖忽必烈之诏入华造炮。至元十一年,父卒,布伯袭位,任回回炮手总管。随元军渡江攻宋,时宋兵陈于南岸,拥舟师迎战。其于北岸竖炮以击之,舟悉沉没。后每战用之,都有战功。至元十八年,佩三珠虎符,加镇国上将军、回回炮手都元帅。次年改军匠万户府万户,迁刑部尚书。后进通奉大夫、浙东道宣慰使,赐钞二万五千贯,供养老。子哈散,荫授昭信校尉高邮府同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