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帻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帻巾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一种包头头巾,亦称“帻”。其来源一说起于战国。《后汉书?舆服志》下:“古者有冠无帻。秦雄诸侯乃如其武将首饰,为绛帕,以表贵贱。”一说起于汉代。《独断》:“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令人见,始进帻服之。群臣皆随焉。”又言:“帻,古者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服。”此巾初为头帕,只用于裹住鬓发,使发不下垂。至汉代演变为甲六尺黑布一幅,覆至额前。其由低渐高,又加耳垂于左右,使项后半隆如屋,合后施收上下。东汉时曾一度大盛。称为“汉帻。”并对戴帧者官位、颜色、式样均予以规定:文者长耳,武者短耳;文吏春服青帻,迄夏乃止;武吏常服赤帻,以示尊威;男女未冠弁者皆服卷帻(空顶帻),宫奴春帻,卑贱者皆绿帻等。至唐宋间此巾演变为幞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