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埔人建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平埔人建筑

分类:【中国民俗】

由于平埔人长期与汉族混居,已基本汉化,其族性特征不甚明显。目前平埔人的建筑实物,已难寻觅。考察、了解平埔人的建筑,可从当年一些原始图录和记载中寻获。如清康熙末年诸罗县知县周钟?于1717年所著《诸罗县志》中有关于平埔人风俗的《番俗图》,其中有“乘屋”、“赛戏”、“会饮”、“舂米”、“登场”等以及与建筑有关的图像。清乾隆年间巡台御史黄叔?所著《番俗六考》中所附《台湾番社图》及同时期的另一著作《番社采风图考》中均有“猱采”、“舂米”、“织布”、“乘屋”、“迎妇”、“守隘”、“掺望”等与平埔人建筑有关的图像。此外,荷兰人于1654年所绘的《手绘淡水及其附近村落及鸡笼屿图》,于1667年所绘《手绘鸡笼图》,都描绘了平埔人的聚落分布,从中可了解当时平埔人的聚落单元和家屋组成。

台湾少数民族的房舍

根据以上有限资料,可概知平埔人的住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地下立短柱,上面放梁、铺板,做成平台,然后在这个平台上造房子。上层住人,下层空间储藏杂物等,也称“干栏式”。这种建筑常见于我国南方和西南农村。另一种是先将夯土筑成五六尺高的台基,尔后在上面再建屋,把房屋本身及其他一切荷重传给土层地基。其住宅周围,大多用竹木做篱。其屋顶屋身为外斜式,或屋顶屋身为船式,也有屋顶屋身如龟壳、圆盖等。除了主屋外,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如有供未婚男子集中训练或未婚女子活动场所的公廨,有为防外人抢掠而建的望楼,有贮存谷物的禾间等。

台湾少数民族的建筑除了清代有关文献的记载外,较有影响的是日本人千岩助太郎从1930年起在台湾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1940年起陆续在《台湾建筑会志》上发表其研究测绘的史料,后结集为《台湾高砂族住家研究》一书。同时,日本人藤岛亥治郎于1936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援助,在台湾做了21天的建筑调查,写下了《台湾的建筑》一书。由于当时为日据时期,日本人有不少便利条件,这些成果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台湾建筑的情况。特别是《台湾的建筑》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切入台湾建筑现象,并不以惯用的编年体作为叙述发展的线索,而是以族群分类进行分别研究。在台湾少数民族建筑实例急剧减少的今天,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成为1990年以来台湾复建各台湾少数民族代表性建筑的参考蓝本,也是本章写作的参考依据。高山族的各部族建筑,都有其鲜明特点,现逐一论述如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