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州人清明拜山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广州人清明拜山俗分类:【中国民俗】 旧俗“祭墓”,一名“拜山”,又谓“扫墓”,而尤以称做“醮地”者为多。 新立的墓第一次祭扫不得过“春社”。从前祭墓,分春秋两季,大抵以春祭者为多。春季举行的,多在春分至清明前后,亦有在春分前的。惟春分、清明之间,农事紧迫,也有提前到元宵节前后的。 旧时,祭墓人往往以男为主,反映出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到民国时期,也有女人去的。祭墓有公私远近之分,如祭私墓、祭祖坟、祭近坟和祭远坟等,其情景亦同中有异。 插柳清明节前一日,家家户户必须把杨柳插于门首。传说清明节前后,阴间鬼门大开,任由那些鬼四处漫游,放肆无忌。人们恐怕鬼进入屋内作怪,故把杨柳插于门前,作为抵御之计。现在广州人这一风俗已有所改变,但插柳这种风俗还依然存在。大概是用一个小纸筒贴在门边,写上“大吉”两字,将柳枝插在其中。 挂纸清明节也是扫墓节,因为清明将到的时候,离乡别井的人们,虽道途艰阻,但都要回家扫墓。是日,家家必备鸡、烧猪肉、油豆腐、卷蒸、白蔗、酒(三杯)、茶(三杯)、白饭(三碗)和纸钱、利市钱、香烛、元宝、冥镪等物,装在竹筐里,用肩挑着或背着,扛着锄头,偕着家人,去扫祖先之墓。祭扫时必将祖坟扫除干净,挖草儿和瓦砾,黏上新利市钱,故名曰“砸纸也”。 奉祀这一天,挂纸所用之祭品有鸡、烧猪肉、卷蒸、白蔗……祀时,要焚化冥镪。这一天,人们要吃些卷蒸和白蔗。现在,广州人的祭品多用柑、橙、蔗等水果。 近些年来,广州清明祭拜活动多集中在广州火葬场、银河公墓、黄花岗和红花岗这些地方,特别是安葬了许多著名人物的银河公墓,清明节便有很多人去拜祭。银河公墓,位于广州市白云山东麓鳌鱼岗,原是一片乱葬岗,1955年经陶铸同志亲自批准兴建,成了革命烈士、地方党政军领导和文化名人公用墓园。每年清明节,来园扫墓、瞻仰、吊唁先烈的达15万人次之多。1988年4月,广州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殡葬风俗,提倡海葬和树葬,把先人骨灰撒向大海或葬于树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