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惠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广惠寺分类:【地域文化】 又称郭莽寺、赞布寺、赛柯合寺。藏语意为“赞布具喜圣教洲”。位于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乡境内。该寺由赞布?顿珠嘉措(1623―1665年) 创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初建时规模较小。清顺治十年(1653年),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进京觐见顺治帝,返藏时曾下榻该寺并讲经授法,从此该寺声誉大增。清康熙四年(1665年),赞布?顿珠嘉措去世,五世达赖封西藏哲蚌寺的赤列伦珠(1625―1699年)为“敏珠尔诺门汗”,并派遣为该寺主持。一世敏珠尔将原寺扩建,新设显宗学院、密宗学院和医明学院并建造大经堂。之后该寺影响不断扩大,直至与塔尔寺、佑宁寺、夏琼寺和隆务寺齐名的青海五大格鲁派寺院之一。清康熙末年该寺有僧侣700余。清雍正元年(1723年),该寺毁于兵火。雍正四年(1726年),应雍正帝之召,在西藏学经的二世敏珠尔进京,受封“敏珠尔呼图克图”,并赐重金修建该寺。雍正九年(1731年)赐“广惠寺”匾。清同治五年(1866年),该寺再度毁于兵火,至光绪年间重修。据50年代末统计,当时有大经堂、释迦殿、夏鲁经堂、甘珠尔经堂、天女殿、护法殿等,寺僧300余。60年代遭全面破坏,现重修二层楼经堂一座,每年举行数次规模不等的观经会和法事活动。该寺现藏有永乐帝所赐“灌顶圆修净慧大国师孛隆逋瓦桑尔加领事”圣旨一轴,清乾隆年间钦赐“法海寺”匾一方,九世班禅为该寺题书的藏文长卷一轴,敏珠尔的“净明禅师之印”等珍贵文物。 又称郭奔寺、赞布寺。藏传佛教寺院。位于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乡境内。由赞布?顿珠嘉措(1623―1665)创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清顺治十年(1653),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觐见顺治帝,返藏时曾下榻该寺并讲经授法,从此该寺名声远扬。清康熙四年(1665),赞布?顿珠嘉措去世,五世达赖封西藏哲蚌寺的赤列伦珠(1625―1699)为“敏珠尔诺门汗”,并派遣为该寺主持,敏珠尔扩建该寺,新设显宗学院、密宗学院和医明学院,并建造大经堂,之后该寺影响不断扩大,直至与青海境内的塔尔寺、佑宁寺、夏琼寺和隆务寺等格鲁派寺院齐名。清康熙末年, 寺院有僧人700余, 清雍正元年(1723),该寺毁于兵火。雍正四年(1726),应雍正帝之召,在西藏学经的敏珠尔二世进京,受封“敏珠尔呼图克图”, 并赐重金修建该寺。雍正九年(1731), 又赐“广惠寺”匾。清同治五年(1866)该寺再度毁于兵火,至光绪年间才得重修。据本世纪50年代统计,时有大经堂、释迦殿、夏鲁经堂、甘珠尔经堂、天女殿、护法殿等,僧人300余,60年代遭全面破坏,后重修二层楼经堂一座,每年举行数次规模不等的观经会和法事活动。该寺现藏有永乐帝所赐“灌顶圆修净慧大国师孛隆逋瓦桑尔加领事”对旨一轴;清乾隆年间的钦赐“法海寺”匾;九世班禅为该寺题书的藏文长卷一轴;敏珠尔的“净明祥师之印”等珍贵文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