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济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广济寺

分类:【传统文化】

佛寺名。在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东口。寺约建于金末元初,原名西刘村寺。历代均有修建,明天顺元年 (1457) 重建,成化二年(1466) 御赐名 “弘慈广济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乾隆十八年 (1753) 都曾奉敕重修,御制碑文勒石殿外,并有多尊佛像颁赐寺中 ( 《北京市志稿?宗教志》)。但几经火灾损失惨重,1934年大火烧毁正殿、后殿,还有明代经典及国外进贡的白檀木释迦立像等珍贵文物。建国后曾两次大规模修缮。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等。西院建有戒坛,由三层汉白玉石筑成。寺内还保存有大量佛教文物及经典。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广 济 寺

位于五台县城内,俗称西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明清重修。但大雄宝殿的梁架结构,用柱方法仍保持元代建筑形式。悬山顶,建筑结构采取减柱造法,前后各垒大砖台1座,前有佛菩萨、弟子塑像,背有三大士塑像,两边墙下有十八罗汉塑像。殿前耸立八角尊胜陀罗尼经石幢一座,高4米,上刻佛。狮尊胜陀罗尼经是唐高宗时印度佛陀波利来华所译,且书法近似唐人的风格,为研究古代石刻和书法的珍品。

位于县城西门内,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清重修。大雄宝殿为寺内主体建筑。殿前耸立八角尊胜陀罗尼经石幢一座,高4米,上刻狮、佛等。经幢所刻文字虽已漫漶,但仍可见书法颇有唐风。大雄宝殿为元代遗构,采用减柱法建造,空间宏敞。前后各有砖台一座。殿内正面置佛、菩萨像,背面为三大士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

位于古塔区。又名大佛寺。创建于辽代,清道光九年(1829)重建。建筑布局呈长方形,有佛殿、关帝殿、天王殿、碑亭及配殿等。主要建筑为佛殿,重檐歇山顶式大木架建筑,上下檐用三翘七踩斗?,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檐柱及额枋上均有精美的雕饰。寺西有后天宫、正殿,七间,硬山式,前院有东西廊房14间,山门左右为钟鼓楼,广济寺居中,东为昭忠祠。昭忠祠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为纪念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所建。祠前立有中日甲午战争纪念碑,介绍了清军抵抗外敌侵略的英雄事迹。广济寺现为锦州市博物馆和辽沈战役纪念馆馆舍。

位于赭山南麓。始建于唐乾宁年间(894―897),名永清寺。宋改名广济寺。清光绪年间重建。1984至1985年重修。依山建造,殿宇相接,层层高出而参差错落。第一重为天王殿。第二重为延寿殿。第三重为大雄宝殿。第四重为地藏殿,因此殿仿九华山肉身殿建造,又称“九华行宫”。相传唐永徽五年(653),新罗僧人金乔觉曾在此开坛讲经,后定居九华山,世称金地藏。寺内至今藏有唐代所铸传世金印,重7斤,砂金铸成,刻阳文“地藏利成方印”及“唐至德二年”字样。此印为佛门镇山之宝,每逢农历七月三十地藏王生日,以此印为香客的香袋盖一次。地藏殿后山腰有宋建赭塔。寺旁有桧轩阁,后更名滴翠峡,相传为宋诗人黄庭坚读书处,壁间嵌其石刻像。元代翰林学士欧阳元有诗:“山分一股到江皋,寺占山腰压翠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