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应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应劭分类:【文化精萃】 东汉末学者、史学家。字仲远,一作仲援或仲瑗,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其家几代仕宦。他少笃学,博览多闻。中平六年(189),拜太山太守,参加过镇压当地黄巾军起义。献帝兴平元年(194),值东汉末军阀混战,因曹操父、兄在本郡为徐州牧陶谦所杀,惧操报复,乃弃郡投奔冀州牧袁绍。建安元年(196)献帝初都许,他以旧章烟设,书记罕存,乃缀集所闻,删定律令,著《汉官仪》等以上,帝善之,朝制典仪多所依据。次年,诏拜袁绍军谋校尉。后约卒于建安二年至五年(197―200)之间。 应劭在东汉末堪称一代博学才子,史载其著述凡136篇。所著《风欲通》(又作《风俗通义》)乃“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之作,宗旨在于以义理来整齐民俗风范。书中考释、议论名物和时俗,对当时社会风俗中的迷信思想颇有批判,是我国古代较早的民俗学专著。它为我们今日了解两汉社会风俗和民间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该书原30卷,130篇,今存10卷。清严可均《全后汉文》有辑佚文6卷,钱大昕、张澍等辑有其中《姓氏篇》佚文。今人对该书亦有校释与校注本。另著《汉官仪》10卷,书已佚,清孙星衍有辑本。又著《汉官礼仪故事》、《汉书集解音义》、《中汉辑序》、《状人纪》等均已佚。其传附《后汉书?应奉传》。 东汉思想家、史学家。字仲远。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北)人。少笃学,博览多闻,对史、地、人文、技艺、音律都有所涉历。灵帝时举孝廉、高第。献帝时任太山太守,后为袁绍军谋校尉。反对神仙方术和世俗迷信,对神化东方朔、刘安等人的传说多有驳正,对民间流传的许多鬼怪故事多能据事实揭露其荒诞不经,坚信“木石之怪夔魍魉,物恶能害人乎?”(《风俗通?怪神》)重申“死者,澌也;鬼者,归也。精气消越,骨肉归于土也。……死者无知,审者矣”(同上)。人之祸福斯由自取,与神、怪无关。能公允地评价韩信、李广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著有《风俗通》十卷,今存。另著有《汉仪》,以驳议刑律,删定律令。还著有《汉官礼仪故事》、《汉官仪》、《汉朝议驳》、《汉书集解》等。上书均佚。唐颜师古《汉书注》、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黄?《汉学堂丛书》中有辑录。北魏郦道元《齐民要术》辑有其农业知识的一些文字。 东汉文学家。字仲远。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少时聪敏好学,博览群书。灵帝时举孝廉,献帝时任泰山太守。参加过镇压黄巾军。后弃郡投袁绍,任军谋校尉。献帝迁都许后,旧章湮没,书籍罕存。他编集所闻,著有《汉官仪》10卷,对百官典制,多所订正。又著《风俗通义》,原书30卷,今存10卷。清人严可均、钱大昕等辑有佚文。另有《汉书集解》,今佚。唐颜师古注《汉书》多有引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