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康熙御制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康熙御制诗分类:【传统文化】 清圣祖康熙(1654―1722)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从小就喜欢学习汉文化书籍,“自五龄受书,诵读恒至夜分,乐此不为疲也” ( 《清史稿?圣祖本纪》)。即位以后,勤奋学习的习惯依然有增无减,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颇深,尤为擅长诗文创作。现存的诗歌有一千一百多首,题材内容相当广泛,了解农事、关心民瘼、登临怀古、咏物抒怀……不一而足。与一般帝王诗作迥然不同之处,康熙的诗极少描写宫苑皇廷之中的琐细事件,而是接触社会现实,全方位地反映了他在政治、军事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写得最好的是他在征噶尔丹、平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期间所写的反映征战等的军事篇什,如《瀚海》、《入喜峰口》、《山海关》等等。这些作品吐露胸臆,体现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抵御外侮的一贯思想和作风。诗的气魄博大,语言精深,雄浑壮美,充溢着金戈铁马之声,回荡着豪迈壮采之气,《瀚海》一首更是其中之佼佼者。全诗曰: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驱驰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这首诗写在亲征噶尔丹之时,诗中描绘了边塞、军营的壮景,写出了行军打仗的艰辛,也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辛苦、率军讨伐叛逆的豪情壮志,确属上乘之作。康熙的诗还有一些是反映他在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如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兴趣和心得体会的篇章,如 《初秋晚雨后观仪器》、《戏题自鸣钟》等,这些诗表现的是一种可贵的汲取外来文化的精神,这在中国传统诗歌的创作中,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至少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