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康熙皇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康熙皇帝分类:【传统文化】 清第二代皇帝。即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8岁即帝位,年号康熙,由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四人辅政。康熙八年(1669),他惩治专权的鳌拜,停止圈地活动。先后平定三藩之乱,进兵台湾,迫降郑氏,建立府县。十七年(1678),开博学弘儒科,次年下诏修《明史》。二十八年(1689)与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其后又平定了漠北、西藏的叛乱,强化了统一政权。他奖励垦荒,减轻赋税,生产得到较好发展。整治黄河前后10余年,使水归故道,漕运无阻。他勤奋好学,尤其留心数学、天文学,还组织力量编修《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全唐诗》、《渊鉴类函》、《古今图书集成》、《广群芳谱》等书。然其对言论、结社的厉禁,影响了清代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在位凡61年,开启了“康乾盛世”。 清朝最杰出的皇帝。清顺治帝第三子,名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其在位期间的年号。康熙帝即位时年仅八岁,根据顺治遗诏,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曾统帅满洲铁骑转战南北,以军功封为公爵。他为辅政大臣后,引用同党,排挤其他三位大臣,专横跋扈,盛气凌人,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少年康熙深恶之,遂暗立除鳌拜之志。康熙帝以游嬉为名,选少年入皇宫中陪练摔跤,公元1669年农历五月的一天,康熙帝巧妙地宣召鳌拜入见,平日训练有素的少年摔跤手蜂涌而上,出其不意地将其逮捕。康熙帝下诏,列其罪状,本该斩首,念其为先帝旧臣,效力年久,乃免死禁锢终身,其死党一律斩首。康熙帝始亲政,时年十六岁。当此之时,清朝国基未稳,以明降将吴三桂为首的 “三藩”,在云南、广东、福建形成与朝廷对峙的割据势力,为康熙帝的心腹之患。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主动请求撤藩,以窥探朝廷的真实意图。朝臣中有人主张撤藩,有人主张慰留,以免激反拥有重兵的吴三桂等。康熙帝说: “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制之。” 毅然发布撤藩之令。吴三桂等果真以为明复仇为口号,发动叛乱,天下震动。年方二十的康熙帝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历经八年征战,终于平定“三藩之乱”。随后,又命施琅率战船三百,水师二万自福州出海,强行攻占台湾,削平郑氏集团的割据势力,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此后,康熙帝又率师亲征,向割据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首领葛尔丹兵败自杀,所据之地尽入清之版图。在建设方面,康熙帝最引以为自豪的是黄淮水利工程,他曾先后六次南巡,沿途考察黄、淮水系,规划河道,现场审定治河方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严重的河患得到初步治理。康熙帝在位期间,还下诏组织学者编纂了 《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等至今仍在不断再版的大型图书。康熙帝最被现代史家非议的是屡兴 “文字狱”,其中著名者如“《明史》狱”、“《南山集》狱”等,杀人都很多。但平心而论,满清入主中原之初,汉族的反满情绪一直是很强烈的,作为统治者,自然不能不闻不问,采取铁血手段,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稍微具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改朝换代之际,新统治者毫无例外地都要以铁血手段来震慑人心,并非康熙帝的独家发明。其实,康熙帝最大的失误在家事。他在位时间长,太子盼望早日继位,难免有些小动作,他便心生疑忌,太子旋废旋立,最后干脆不再确立太子,诸皇子便为争夺储位结成朋党,明争暗斗,视若仇敌。公元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帝在北京西郊畅春园逝世,遗诏第四子胤肚即雍正帝继位,但其他皇子不服,扬言其中有诈,雍正帝便开了杀戒,酿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家庭惨剧,至今仍令人感叹不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