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棕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开棕门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侗族民间农业生产风俗。流行于湖南省新晃和通道两个侗族自治县。是对棕树第一次收获的庆祝仪式。每年开春时节,棕树长到一人多高后,开始第一次剥棕衣,故称“开棕”。剥棕时不可用刀割得太深,或剥得太多,否则会伤害棕树,影响以后的收获。有经验者剥棕时,一般双膝跪地,意在不能用力,不致伤害棕树。开剥时口中念道:“我开棕门,得罪树神,不敢贪心,只取三层。”这种严肃的收获形式,表达了民间对“神”赐财富的笃信和感恩,并成为侗族民风的一个特色保留下来。剥棕之后,还要在剥取处用稻草捆几圈,保护树干,以利继续生长。 棕树虽不高大,也不神秘,但因棕片层层包裹缠绕,取棕时要一层层地剥下来,有一种剥皮的感觉,因此人们总是以负疚请罪的心情去剥棕衣。剥棕衣时切割的深度和剥割的层数要适当,否则会割伤棕树,影响生长。尤其是对小棕树的第一次开剥更需慎重。怀化、新晃侗乡和湘南等地,首次对小棕树剥棕时,要焚香烧纸钱进行祭祀,然后才能开剥,叫做“开棕门”。“开棕门”由家中有经验的长者或年长的妇人进行,剥时不能站着,要跪着剥,口中念道:“我开棕门,得罪树神,不敢贪心,只取三层。”用镰刀在棕衣基部割一圈,再用刀划开棕衣中的硬梗,棕衣即可撕剥下来。其实这是一种披着神秘外衣的科学剥棕方法:因为小树没有长高,剥棕人跪在地上高度适宜,可以用刀平割;祷词中说“只取三层”,便不会多剥,以致伤害树干。剥棕后,用稻草将割过的地方包上几圈,免得创口受风雨侵袭,影响生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