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异域宫殿的风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异域宫殿的风采

分类:【传统文化】

西方宫殿,无论是古代皇宫,还是十六世纪法国王权复兴时代的最伟大的代表作卢浮宫、凡尔赛官,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风采。

早期皇宫的地方色彩

地中海东部欧、亚、非大陆的交接地带,是人类古代建筑文化的宝库,人类留下的最早宫殿遗址主要集中在这里:埃及的神庙式宫殿,巴比伦皇宫,萨尼皇宫,爱琴海岛上古老的宫室,以及稍后的波斯宫殿等。这些宫殿向人们展示了纪元前劳动人民所掌握的高超建筑技艺。

西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很早,苏美尔人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建筑上,由于缺乏石料和树木,就利用取之不尽的泥土,形成了两河流域土坯加芦苇的早期建筑风貌。长期使用土坯的结果,使苏美尔人很早就掌握了制砖技术、砌券和拱的技术,后来又发明了彩色琉璃砖和面砖的装饰技艺,这些技术,在当时的宫殿建筑中完美地使用着。

至今遗留着的两处宫殿便是属于不同民族,不同王朝的。它们是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和迦勒底王国的新巴比伦城。

公元前八世纪初,亚述国王萨艮二世在古都尼内韦赫东北的都尔?沙鲁金城(今伊拉克北部科沙巴)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从遗址分析,宫殿和城池几乎是同时建造的。城池平面近似方形,每边长约1. 6公里,四角正对方位,城墙高20余米,上有雉堞。四周有七个带碉楼的城门,防御性极强。宫殿位于城市西北角,部分凸出于城墙之外,它与观象台及一组神庙同建于一座高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周围有护卫的要塞。宫殿围绕着两个大庭院布置,共有房间七百余间,小型院落三十余个。布局规整,分区明确。房间一般跨度均较小,进深大,成长条形,墙身为土坯,厚达3至8米不等,以抵御上部砖拱顶传下的推力。

朝见国王,需步过宽阔的大阶梯,从正门进入,王宫正门为四座方形碉楼夹持着的三个拱券门洞,中央洞宽达4. 5米,整个碉楼及门券洞表面贴满彩色琉璃砖,顶部以雉堞饰边,下有高约4米的石板墙裙,以增加其坚固性。王宫的侧面,还设有长长的坡道,以供车马直上土台。在石板墙裙上,亚述建筑师饰以浅浅的浮雕。门洞两侧及塔楼转角处还置有著名的人首翼牛像(即五腿兽),兽高约4米,睿智健壮,是守护着宫殿,镇妖辟邪的吉祥物。雕像融会了圆雕、浮雕手法,具有很完整适度的形象,具有亚述艺术独特的风格。

萨艮王宫宏大威武,富丽堂皇,其装饰带有着较浓的埃及风格,但又用琉璃砖等作了明显的改进,结构上保持了两河流域的砖拱和土筑墙的传统,整个建筑较好地反映了亚述帝国耀武扬威的军事强国面貌。

迦勒底人与被亚述灭掉的巴比伦同属一族 (塞姆闪族),因此在征服亚述王国之后,他们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巴比伦王国,亦称迦勒底王国。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开始在幼发拉底河两岸构筑新城,到尼布尼甲撒二世时,新巴比伦城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城市。后来,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亲自游历过该城,并用极钦佩的文笔记叙了巴比伦城市和王宫,特别是室中花园的美丽。据记载,尼布尼甲撒 二世娶了一位波斯籍的王后,波斯有山有水,景色美丽,但巴比伦却是一片平畴,为了取悦王后,国王在建造华丽宫殿时,要求建筑师将房屋层层向上收小,留出一个个阳台,底下用石拱廊支撑,平台上栽植花木,远远望去,宫内一片青葱绿叶,姹紫嫣红,层层向上,宛如一座座美丽的人造山岭悬挂于空中,在顶部还装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这一建筑奇景被希腊人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 一。

王宫占据了新城西北 一块约4. 5公顷的梯形地段。从东边入口进去,是一连串五个院子,中间一院建有国王的接待大厅,厅外用彩色琉璃砖装饰。使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砖均是按设计的花纹做出雕饰和浮雕,再分小块焙烧,最后再拼贴在墙上构成整幅的墙面装饰画,其制作工艺几乎可与现代面砖拼贴相媲美。至今尚保留着琉璃砖遗迹的伊什塔门是新巴比伦城紧靠王宫的正门,门由一对向前凸出的方形雕楼和中央拱券门洞组成,高14米,整座门楼表面装饰着琉璃砖拼砌的浮雕,均为狮子,公牛、仙兽的侧面形象,造型极生动,排列整齐,共十三行约五百余只。雕楼和城墙顶端均以锯齿形雉堞装饰,转角、边缘部用淡色琉璃勾勒,极为醒目华丽。堪称纪元前宫殿建筑的瑰宝。

古代西方历史实在是一部战争、掠夺和兼并的历史。新巴比伦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39年死去后,就被新兴的波斯人征服了。大约在那以后不久,居住在伊朗高原南部的波斯人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公元522年,波斯最强大,最有钱的皇帝大流士在新都波斯波里斯建造了奢华、宏伟的皇宫。

波斯波里斯位于今天伊朗南部古城设拉子东北约50公里处。宫殿南北长450米,东西宽300米。依山置于一个高15米,三面围有高墙的台地上。建筑群包括有门楼、接待厅、议事厅、百柱厅及后宫,布局规整但不对称。宫殿入口面西,由一华丽壮观的石砌大台阶分两侧引向门楼,台阶坡度平缓,很容易让马走上去。其一侧的壁面上,布满着石雕浮饰,其内容是一年一度波斯臣属国的首领朝贡波斯王的仪典。雕出的画面上,队列庄重,场面热烈,人物随着大台级的基本构图,逐级向上,与建筑配合默契。门楼前有保持着亚述风格的人首翼牛像和旗杆,气宇轩昂,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宫内建筑大多为石梁柱结构,重要大厅的柱上有的还包着金箔,以显示大流士皇帝的富贵。其它装饰如琉璃砖,波斯地毯等也多处采用,就像波斯王习惯使用的榴金绣红的侍卫和舞女一样,这些华瞻的装点亦是突出帝王尊严的一种手段。

宫殿共有二处主厅。一是以大流士儿子克塞克斯命名的接待厅,其平面约为62.5米见方,厅内有六列石柱,每列六根,柱高为18. 6米,为了使朝觐仪式尽量不遮住使臣的视线,大胆采用高细柱子(柱径仅为柱高的十二分之一)。接待厅东面,即为著名的百柱厅,76米见方的大厅中列有十行柱,每行十根(现留存有十三根)柱身上刻有凹槽,柱头,柱础雕饰精美,有些花饰带有明显的埃及和小西亚细风格,反映了波斯大帝国中各地区文化的交融。据记载,百柱厅前后共建造了五十八年,各地区工匠均参加了这一件艺术品的创作。这二座大厅,尽管在形式上与埃及神庙中的多柱厅有些相仿,但并不要求造成闭塞、晦暗和神秘的效果。与埃及法老相比,波斯皇帝似乎要更注重实际,更追求生活享受得多,因而他们的宫殿建筑尽量做得富丽辉宏,金碧灿烂。由于伊朗高原炎热干燥,所以波斯波里宫内敞廊、凉亭较多,庭园中又遍植树木,塑造出一幅军事帝国君王尽情享受的生活图景。

上面介绍的几座古代宫殿,尽管各具风姿,带有较浓的地方色彩,但仍然表现出艺术构思上的某些共性。其中很突出的一点是,它们均采取院落式的布局,整个宫殿不是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互相组合的建筑群体。从宫门、正殿、帝后的寝殿直到辅助生活用房,均有序地排列着,组成一个个的庭院,有时,为了强化宫殿的重要性,突出帝王的威严,往往将建筑群置于一块高大的台地或是山坡上,使之能居高临下,俯视全城。这一特点,与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规划原则似乎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究其原因,恐怕与当时的结构技术水准有较大关系,因为当时还无法构筑高大耸立着的多层宫殿,来满足多样的使用要求,这就只能用将许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方法,来加强气势,满足使用了。

其次,这些宫中,往往设立一座或几座多柱大厅,用作主要议事,集会的大殿,大殿的尽头,一般均设有皇帝的宝座。这一型制,似乎又有点类似于我国古代宫城中的金銮殿。之所以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去加工上百根柱子,主要也是为了渲染气氛,强化中心。当然,随着古罗马以后穹隆,拱券结构的成熟,不用列柱也能建起硕大内部空间的建筑,百柱殿的型制便自然消灭了。

最后,这些宫殿集中了当时最高技术和艺术手段,建造得都很精美,除了浮雕,壁画等常用装饰手段,还用了神兽和皇帝本人的雕像。神兽雕像作宫殿的压邪之物,我国古代也常有,但在宫中放置本人雕像,就完全是西方习俗了,这种习惯对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皇宫和教堂的布置,有着较大影响。此外,彩色琉璃砖以及琉璃砖雕的应用,柱头纹饰几何形图案的多样,都增强了建筑的艺术魅力。

卢浮宫与凡尔赛宫的典型意义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中世纪时原为法王菲力浦?奥古斯多为加强巴黎防卫所建的一处城堡。1546年,法兰西斯一世国王委派建筑师莱斯科将它改建成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这就是现在鲁佛尔宫西南部的一角,其庭园面积只有53.4平方米。后来因故工程没有完工。到1624年,路易十三再次扩建这座王宫,由建筑师勒梅西埃负责设计,但他只是完成了莱斯科的方案,并延长到东边建造了对称的一翼,并加建了中央塔楼。这时的宫殿带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建筑的形式,其立面从下到上分划成三部分,装饰逐渐丰富精致:第一层壁柱是科林斯柱式,檐壁饰有浮雕;第二层是较复杂的混合柱式,檐壁上的浮雕比第一层深,窗子上还带有小山花的雕饰;顶层为阁楼层,在窗间墙上布满了雕刻,檐口也有纤细的饰物。中央塔楼向前凸出并升高一层,屋顶为带有法国风味的方底穹隆。(图一)

图一 法国巴黎卢浮宫

路易十四很不满足卢浮宫的现状,随着国力的强盛,决定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开始由建筑师勒沃设计了宫的南、北、东三部分的建筑,这三部分楼房朝内院的立面与已经建成的西部完全一样,为的是保持这一巨形长楼的统一性。但是国王很不满意宫楼的外立面,它要求朝向城市的立面能显示出国家的威严,王权的崇高。于是组织了多次设计竞赛,不少著名的法国和意大利建筑师均参加了这一竞赛。结果路易十四指定由勒沃、勒布兰和佩罗三人合作修改,并批准了他们的东廊立面改建方案。卢浮宫东立面是面对巴黎中心的主要立面,东廊是添加在已有建筑外边的,尽管建造时对原建筑进行了一些拆改,但廊和其内部使用空间并不完全协调。然而,由于采用了严谨简洁的古典式构图和典雅的柱式,它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东廊为一长达172米的柱廊,高29米,整个立面横向可分成五个部分,中央和两端稍为突出,强调中轴对称,而占主导地位的是两列长长的柱廊,廊垂直方向采用了古典式三段分划的标准构图,第一层作基座处理,敦实厚重;第二段为柱廊,采用科林斯双柱手法,柱高12. 2米,通贯建筑的第二,第三层;顶部为檐部和山花。整个立面构图比例严谨,水平和垂直的划分依据一定的整数比关系,具有明晰,精确的几何性,它摒弃了繁琐的装饰和复杂的轮廓线,仅突出主题地采用了并列的古典式双柱来增加其雄伟感,从而使建筑艺术品整体极为古朴清新、庄严肃穆,气度雍容,具有强烈的纪念效果。东廊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古典建筑的“理性的美”,一度成为十八、十九世纪欧美官方和皇宫建筑效法的典范。在以后的修建中,成为欧洲最壮丽的宫殿之一,它完美地体现了秩序,权力,崇高,伟大等象征意味。

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一生有两大嗜好,一是战争,第二便是建筑营造。像我国清朝乾隆皇帝一样,到了晚年,他似乎对此也颇有后悔之意。据说,这位在位七十二年的专制君主在临终前对儿子说:“不要效法我对于营造和战争的爱好,而要努力工作来减轻我的人民的痛苦。”事实确是如此,在卢浮宫修建正当高潮之际,路易十四就将建筑师勒沃从施工现场调到郊外,为他兴建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

位于巴黎西南22公里的凡尔赛,林木茂密,风景秀丽。路易十三在这里建造了一幢打猎行乐的猎庄,建筑是按传统式样设计的三合院,路易十四即位后,对这幢砖砌的早斯文艺复兴式房子很感兴趣,常到这里打猎娱乐。1661年,国王决定在这里建造新的宫殿,以显示君权的威严。建筑师勒沃秉承了路易十四的旨意,保留了原有的三合院,对它进行了精心的修缮,墙面全部加贴了大理石,称之为大理石院,并以此为中心,向南、北、西三面扩建延伸,形成了一个朝东敞开的阶梯状连列庭院,称皇家大院。

1674年路易十四又命令他的御用建筑师,法国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孟萨再次扩建凡尔赛宫。孟萨设计了宫的南北两翼,总长度达400余米。在皇家大院前面,又建造了一些辅助用房和铁栅低墙,形成几何形的前院。再前边是扇形的练兵广场,广场上有三条放射形的大道,直通首都巴黎。营建工程一直进行到1688年,才基本形成了宫殿的形制,建成后的凡尔赛宫占地一千五百公顷(包括花园部分),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可以同时容纳二万人在内进行各种活动,号称西方第 一大宫。(图二)

图二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宫殿正中的大理石院是国王和王后起居生活用房和各种接待厅,它是这一庞大建筑的中心,也是法国贵族,王侯公卿组成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活动中心。因此其内部装修十分华丽,宽大的厅堂,华丽的大楼梯都用彩色大理石贴面,镶成方形,菱形、圆形等几何图案,配上金色或银色的镶边,灿烂夺目。墙面上每每嵌有浮雕,画着壁画,室内又以各式胸像,立像等雕刻作品点缀。天花板也突破了平面装饰的规制,向上凹得很深,雕镂着精细的几何形格子,挂着巨大华丽的吊灯。

凡尔赛宫的南翼是王子和亲王的寝宫和活动室; 北翼是当时执掌中央政府各机构的王公大臣们的办公用房,还建有剧院和小教堂。1680年,在宫正中偏南,朝向大花园的方向,孟萨又设计建造了整个宫中最主要的大厅――镜厅,这座厅长73米,宽9. 7米,高13米,是举行各种王室盛大仪典时使用的。厅向花园一面开了十七个大圆券的窗子,东面墙上和十七个窗子相对处安装了十七面大镜子,厅内墙面用白色大理石贴面,并用浅色石板镶出淡雅的图案,壁柱为科林斯柱式,深绿色大理石柱身,铸铜的柱础和柱头镀金色,柱头的雕饰为带有双翼的太阳,象征着路易十四的王权。大厅的天花为半圆形的拱顶,上面绘着一幅幅的壁画,内容为法兰西国王的史迹图。画框上还有许多人物小型雕塑,是用木头和灰泥制的,表面也涂成金色,使大厅看上去十分金碧辉煌。

宫殿全部用石砌造,立面造型亦是典型的三段式,装点着古典柱式,整个立面突出水平线条,有规律的凹凸使它在统一匀称之中显出一定的节奏。与宏大雄壮的外部造型相配合的,是室内设计的豪华富丽,其格调基本上是巴洛克风格,富有自由流畅的线条,色彩强烈鲜艳。除了复杂的雕刻之外,还喜欢用太阳为主题,有时太阳还与兵器盔甲一起装饰墙面,为了突出路易十四的形象,狮子、鹰、麒麟等以及橡树叶、橄榄叶等也是常见的浮饰题材。

凡尔赛宫,这座欧洲最宏丽的宫殿,是法兰西国力强盛的象征,是法国专制君权统治的一座纪念碑。它的出现和所用的设计手法对欧洲各国的都城规划、宫殿建设乃至园林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西方建筑艺术中永远闪烁光辉的瑰宝。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