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弭兵之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弭兵之会分类:【传统文化】 春秋后期名为息兵实为晋、楚两国平分霸权的会盟。弭(mǐ)兵意为平息战事;停止战争。当时晋、楚两国为争夺霸权,征战连年,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都想把弭兵作为喘息和备战之机。于是便先后出现了由宋国执政者发起的两次弭兵大会。公元前579年,宋人华元约合晋、楚两国在宋结盟,订立不相加兵、互通信使、有难同济、共讨不听命国家的盟约。公元前546年,由宋人向戌邀集晋、楚、秦、宋等14国在宋结盟,作出“晋、楚之从交相见”的决议,即晋、楚的属国要向两霸同样朝贡,结果是晋、楚平分了霸权。 春秋末期晋、楚结盟历史事件。公元前579年,晋、楚两国因内部矛盾加剧,均想停止争霸战争,缓和矛盾。于是在宋国君华元的调停下议和结盟,约定彼此互不加兵,互救灾难,共伐抗命之国。但不久楚国毁约又战。宋平公三十年(公元前546年),宋君向戍又邀集晋、楚、齐、秦、宋、卫、郑、鲁等14国在宋会盟,约定除齐、秦之外,各国承认晋、楚两强共为霸主,并同等朝贡。使晋、楚平分霸业。弭兵之会为双方备战争取了时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