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征服自然神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征服自然神话分类:【地域文化】 人们解释自然,是为了最终征服自然,从自然力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云贵高原上的征服自然神话也不胜枚举,常见的有射日月、请日月、补天地、战洪水、伏干旱、斗自然神等神话。它们瑰丽豪迈,生动表现了人类英勇顽强,进取向上,改善生存环境的斗争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处处闪烁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彩。 太阳是生命之源,也是神话的基本表现对象。布朗族相信,天上本有九个太阳,她们都是女性,又有十个月亮,他们都是男性。日月并照,杀禾稼,焦山川,企图破坏顾米亚开天辟地。顾米亚不甘屈服,他张弓搭箭,将日月一个个射落,只流一对在天空。这个作品不仅歌颂了勇与力,而且还充满了对弓的赞美,因它不仅增大了臂力,扩张了人类控制自然的范围,而且也大大伸延了原始先民的想象空间。此类神话甚多,我们较熟悉的有瑶族的《怀格射日月》、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苗族的《九十八个太阳和九十八个月亮》、《铸日造月》、《顶洛丁沟》、《杨亚射日月》等。 与取消过量日月相反,有的神话专门讲述在欠缺日月的情况下人们对它的企盼。布朗族创世英雄顾米亚在射落八对日月后,吓得仅剩的一对日月逃之夭夭,躲进石洞成了夫妻。大地一片黑沉沉。经由百鸟百兽恳请、公鸡保证,日月最终重返天空中。壮族亦有救月亮的神话。古时,刚都与玛霞正在月下唱山歌,突然间,月亮消失在一道闪电之中。几个月后,玛霞进山找月亮。她看见月亮正被狐狸绑在石壁上,便挥刀断绳,救出了月亮。然而,玛霞却落入了狐狸精之手,变成了一条花蛇。后来,刚都找来一粒龙珠让花蛇吞下使玛霞变成龙。他俩杀死狐狸,飞向天空。从此,他们便形影不离地守护在月亮旁,让银色的月光永远撒满人间。 云贵多雨,常有洪水袭扰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族人民在企图控制日月运行、风雨雷电的同时,也幻想着制服洪水,从水害中解脱出来。瑶族女神密洛陀在创造天地时因大地沉于洪水而令二子罗班排洪。罗班用“耳朵”和“指甲”当“扇斗”排水,但收效不大。一气之下,罗班抓住地壳大吼一声,地盘即刻向东倾斜,漫天洪水向东流泄。布依族认为洪水由孽龙所起,要治水先治龙,因而有了《锁孽龙》神话。《苗族古歌》称,最初,雄公等造金银柱擎天,因柱子都一样长,天地平展展,使水难流动。后来,宝公锯短了东方的柱子,又将西方的柱子垫高,洪水才被排掉。这些在建筑工艺相当发达以后所发的“奇思妙想”,与汉族古代共工怒触不周山,引起“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的神话如出一辙,都是根据我国地理西高东低的特点结构而成的。 与涝相反的旱也是云贵各民族的天敌。布依族流传有降伏干旱的神话《捉旱精》。据说,布依先民原住在一座火焰山上,一个旱精常常夜出汲水,使大地连年干旱,庄稼失收。英雄翁戛从山上扯来藤条做活扣套旱精。第一次,旱精逃脱。第二次亦逃脱。第三次,翁戛改在水坑上安活扣,终于逮住旱精,并将它烧死。从此,人间再无干旱之虞。 补天地的神话见于彝、纳西、土家等族中。彝族用松毛做针、蜘蛛网做线、云做补丁,补好天体;纳西族用绿松石堵塞天缝;苗族、瑶族神话中,因天小地大,创世神灵便用针线将天缘地边缝合在了一起。勿庸置疑,这种“补”实际上是“缝”,只有纳西族神话才与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有共通之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