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待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待制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初非官名,轮流值班以待皇帝询问,唐代初即有此制。唐高宗永徽(650―655)间,命弘文馆学士轮番值日,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又命京官五品以上轮流值日,以备皇帝顾问,称为待制。至宋代,各殿阁皆置待制,后遂成官名。如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等皆有待制,位在直学士之下。金代、元代、明初,翰林院均有待制之官,但地位已不及宋代。 官名。首见于唐代,初非官称。唐太宗时,命京官五品以上,轮流值日于中书、门下两省,以备皇帝顾问。永徽年间,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门。永泰年间,勋臣罢节制、无职事,均待制于集贤门。宋代始定为官称,于正式官职外,另以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加给文臣,作为衔号。辽代因之。金于翰林院置,位亦于直学士之下。元时为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集贤院的属官。明代初年尚于翰林院设此官,但地位远不及宋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