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待客礼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待客礼仪

分类:【中国民俗】

按照蒙古族的礼俗,有客必待。来客无论尊卑远近,均应满腔热情,真诚相待,一律受到礼遇。客人骑乘的马匹要由主人派专人精心饲养,绝不疏怠。所配马具也要放在安全、洁净的地方。不论主人经济条件如何,都要倾其所藏,款待来客。蒙古族的待客礼仪很多,归纳起来,大体有敬烟、敬酒、献哈达、献德吉、献整羊整牛等。

敬烟。敬烟是待客的见面礼。敬鼻烟壶在献哈达之后进行。平常日子,不献哈达,则可以先敬鼻烟壶或交换鼻烟壶。有客来,从长者开始,依次与客人递换鼻烟壶。客人接主人的鼻烟壶时,按礼也应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鼻烟壶同时递到主人手里,于是就一手接一手递。递则必须用右手。相互交换鼻烟壶后,各自打开对方的鼻烟壶盖,将里边的鼻烟取出少许,轻轻闻一闻,盖好再把鼻烟壶归还原主。敬鼻烟壶时,如果双方是平辈,则只相互交换鼻烟壶;如果一方是长者,须请长者就座,晚辈就地站立,相互交换鼻烟壶,待长者嗅过鼻烟,晚辈把鼻烟壶微微举过头顶,双手恭敬地捧还长者,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并有领受长者对自己关照之意。同辈女性之间互换鼻烟,一般不嗅,只是将对方的鼻烟壶接住后,躬身施礼,轻轻地用壶体在自己的前额上碰一下,然后归还原主。如果是非常敬重的长者来临,则需将自己的鼻烟壶盖打开一半,双手捧献上去。敬献鼻烟壶之礼可使生客之间无拘无束,而熟者逾熟。如果两人曾有纠葛,经过多方面的劝说,只要愿意交换鼻烟壶就说明已弃前嫌,可以和睦相处。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一种最普遍的传统礼节。蒙古族人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美酒敬献客人,可以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与爱戴,以及崇高的敬意。客人若表现出客气的样子,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唱歌劝酒。特别是鄂尔多斯地区的劝酒歌,常常一曲接一曲,而且一曲比一曲热,深情地表达着草原人的心愿。通常,客人接杯畅饮或转赠给别人,劝酒才算罢休。临行前劝客饮上马酒,若客人推辞,主人就动员身旁的歌手唱“送君再问一席话,几时您再来做客”,直至客人把杯中的酒喝光了,主人才与之握手道别。

献哈达。这是蒙古族世代相传的礼仪。蒙古族不论佛像前祈祷,还是拜年、婚丧、喜庆、祭祀、谒见尊长,以及日常亲友迎来送往,都少不了献哈达这种礼节。哈达,是藏语音译,是一种礼巾。绸制或帛做的,颜色多为白色,也有蔚蓝色的。白色表示洁白朴实,象征人们拥有一颗洁白的心灵。最喜欢用洁白的哈达敬献给高贵的客人。蔚蓝色象征人们的生活像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清爽欢快。哈达的长度不等,一般在一尺二到一尺五之间,两端的拔丝约半寸。哈达的长度也有三尺以上的,最长达到九尺至一丈二,称朗翠大哈达。

哈达的长度、质料的优劣和献哈达的方法,要看受者的身份和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对尊者和长辈献哈达,身体要略向前倾,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接受者,两手捧着举过头顶,放到接受者的座前或足下。对平辈,只要将哈达送到对方的手中或腕上就可以了。献哈达时,必须鞠躬,用双手捧着。若不鞠躬或用单手送,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通常动作姿态要同献哈达的人一样,并表示谢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