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光启的经济思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徐光启的经济思想

分类:【传统文化】

徐光启(1562―1633)不仅是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而且对社会经济问题也颇有研究。他针对明末吏治腐败、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状况,提出了许多看法和改革意见,《明史?徐光启传》称他“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

徐光启认为物质财富是人们社会道德行为的基础。他说:“含生之类,无一人一日不用财者”(《徐光启集?拟上安边御虏疏》以下只注篇名),“人富而仁义附焉,或东西之通理也”(《泰西水法序》)。基于此认识他指出社会不安定的原因,就在于国贫人穷,土地荒芜不耕,“自今以往,国所患者贫”,“中原之民不耕久矣,不耕之民,易与为非,难与为善”(《农政全书?凡例》)。为此,他提出了解救办法,就是使国富民足。

如何实现国富民足?当时有人提出靠增加金钱,“今世之所谓财者,银耳”,把金钱看作是财富的标志。徐光启则鲜明地批判了这种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财富不是银钱而是衣食,“食人之粟,衣人之帛”,所谓“金银钱币”只不过是流通财富的手段而已,“皆财之权也,非财也”(《农政全书?水利》)。所以他坚决反对不增加农业生产而一味助长金钱的做法,“方今之患,在于日求金钱,而不勤五谷,宜其贫也甚”(上书《凡例》)。既然粟帛是真正的财富,因之他强调重农,“农者,生财者也”。

从重农出发徐光启继承了前人的农本商末思想。认为农业生产是富国之本,“富国必以本业”(《书牍?复太史焦座师》)。基于这一思想他编著了一部集古代农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强调农业生产是人类衣食之源;强调农业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强调农业生产是国家财政之源。

徐光启虽然承认商业是末业“商为末”,但与传统思想不同的是他不主张抑商,不反对发展工商业。他的看法是“末富未害”(《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这实质上是承认了工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他对工商业者的看法“富人之家,而计转徙,逐什一”之利,“就令可久”(《论说策议?漕河议》)。他尤其倡导发展海外贸易,认为与外国通商是“有无相易,帮国之常”,“交易一事,六十六洲所同欲也”,“市同利,不市同害”(《海防迂说》)。

徐光启经济思想的一个突出内容,是他特别重视“荒政”。在《农政全书》六十卷中,论述荒政的就占了十八卷。集要点是“予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他认为预防自然灾害,兴修水利,“宽民力”是上策;搞好贮备,“禁奢侈,设常平,通商贾”是中策;单纯救济是下策。他的荒政思想着眼于预防是很有创见的。

徐光启为了富国足民,提出了许多发展社会经济的见解,受到人们重视,有些内容至今仍给人以启迪,当然他的经济思想也不可能逃脱时代的局限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