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恭城瑶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恭城瑶族自治县分类:【传统文化】 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90年10月15日成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面积2149平方公里。人口273900人。主要包括瑶、壮、汉等民族。县政府驻恭城镇。境内山多坡陡,水能资源丰富。耕地面积29.57万亩,其中水田有19.14万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甘蔗等,香菇、荔浦芋、新会澄、红瓜子等均为出口土特产品。森林面积149.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2%。牧副业主要是养猪、牛和家禽以及加工竹木器、酿酒等。矿产有锡、钨、铌、铅、锌、钽等。主要工业有机械、制糖、采矿、水泥等。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1990年2月3日自治县成立。原恭城县于隋大业十四年(618)始置,名茶城;唐武德四年(621)改名恭城。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恭城镇。县内居民除瑶族外还有汉族及壮族等民族。全县人口共267758人,其中瑶族人口131768人(1990年统计数字)。分盘瑶、过山瑶、平地瑶和四大民瑶等支。县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丰富的森林、矿藏和水力资源。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 自治县成立后,逐渐形成了畜牧业、农业、种植业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以铅锌矿、石材、矿泉水开发为代表的地方及乡镇工矿业发展迅速,水电开发成绩显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恭城月柿、厘竹、槟榔芋、沙田柚、黄笋干等土特产品闻名全国,并且远销海外市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