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悬空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悬空寺分类:【传统文化】 在山西省浑源县的北岳恒山中有一组十分独特的建筑群,但见画栋雕梁凌空飞挂,鳞次栉比的殿阁镶嵌绝壁之上,危危乎,壮丽哉,似天上宫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据文献记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大约在公元471年至532年左右,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沿山蹬近百级石阶,即进入南向的寺门,进门是一长方形的院子,院内依西崖壁建有一座二层檐的殿阁,上层殿中供如来、太乙真人和关帝;下层是供祈祷用的佛堂,院东依南北方向建有悬空突出相对称的耳阁。沿悬梯走出,过木栈道,是两座三层九脊的悬空殿阁,殿体大部悬空,下有细木支撑。两座殿中有释迦殿、三官殿、纯阳殿、观音殿,还有三教合一的释迦、老子、孔子殿。悬空寺三教合一,但以佛教为主。佛教殿阁有40间,铜铸、铁铸、泥塑及石刻的佛像有80多尊,其中不乏艺术珍品。从古代建筑史上看,悬空寺也是一个杰作。寺的建造者,科学地利用力学原理,把整个楼阁的重量巧借崖上的暗托力建造起来,梁柱一体,廊栏左右连接,建筑的布局中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又有联络,使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风雨侵蚀、地震磨砺,仍能完好地保存至今,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卓越的创造才能。 位于恒山脚下的浑源县境内,创建于北魏晚期(471-523年),距今1400多年的历史。因建筑独特,似悬半空,当地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民谚。文人则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来形容,被列为北岳恒山第一奇观。它居于金龙峡内,背西面东,寺门朝南,有楼阁殿宇40间。南北有三檐歇山顶危楼耸立,对峙而立,从低到高,三层叠起。整个寺庙似虚而实,似危实安。地处寺庙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共居一室,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堂堪称中国宗教史上的佳话。唐诗仙李白曾游恒山,题“壮观”二字,镌于寺北岩壁上,笔力雄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岳恒山第一景,位于县城南5公里唐峪口西崖峭壁上。始建于北魏后期。金、元、明均有重修。因寺建在绝壁上,遥望如悬半空,故名。寺背靠翠屏山,依岩造屋,凿壁插梁成基,结构奇特。现存建筑40余处,主要有朝殿、会仙府、碧霞宫、纯阳宫、楼宫亭、寝宫、梳妆楼、御碑亭等。山门南向,依西岩龛建有二层二檐正室。寺内南北有三檐歇顶楼阁,对峙而立,由低及高,三层叠起。三面有环廊围护,上有飞梁栈道相通。整个寺宇建筑,相互交叉,高低错落,曲折迂回,若临虚空,当地民间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之说。徐霞客《游恒山日记》载云:“层楼高悬,曲榭斜倚”,“破壁而出”,极言其势奇险。寺内有铜铸、铁铸、石雕、泥塑神像78尊,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位处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老子、孔子同堂共室,耐人寻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