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意向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意向性分类:【文化精萃】 即意识朝向某一客体的指向性。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最早使用这个术语,用以表明意向的对象的非存在性质,后来一度从哲学词汇中消失。布伦坦诺用意向性来表明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他认为,每一心理现象都包含作为它对象的东西,在表象中有被表象的东西,在判断中有被肯定和否定的东西,在欲望中有被欲望的东西等。心理现象就是通过意向的方式在本身中包含对象的那样一种现象。胡塞尔对布伦坦诺的意向性学说作了重大改造。他认为意向性是纯粹意识内部的本质结构,不能同经验的心理现象相提并论。由于意向性以先验自我为基础,它不是与外部对象发生被动的联系,而是主动地使对象纳入到相关的意识结构中去。在意向性活动中,对象被设想着,被构成着,意识的意向对准着对象。不论被意向的对象是否在现实中存在,不论它是虚构的或者是无意义的,这对于意识来说都没有关系。一旦意识指向某一特定对象,就会使之具有意义,变成为我之物。胡塞尔晚年热衷于“构成现象学”研究,就是以意向性理论为基础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