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慈恩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慈恩寺分类:【传统文化】 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城南。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表达自己的孝心,在原隋代无漏寺旧址上重建寺院,取名“大慈恩寺”。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当时寺内共有重楼复殿、云阁禅房13院,房舍1897间,皆用上等名贵木料修筑而成。相传唐代名画家吴道子、阎立本、王维等人都在寺内作有壁画。唐末以后,历遭兵火之灾,殿宇尽毁。现在寺内屋室皆为明清时所重建。 在唐代,慈恩寺不仅是封建贵族、文人士大夫的游乐场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玄奘法师就曾在此译经。 玄奘,自幼出家。贞观三年(627年),他赴天竺求取真经,沿途遍访名僧,历经西域16国,最后到达北天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在那里,他努力汲取各派佛学的理论,加以精研,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著成《会宗论》,疏通“瑜伽”、“中观”两大派之争。他还应戒日王之邀请,担任无遮大会论主,议论恢宏,佛理精深,使参加大会的3000名教徒深深为之折服,会期18天,没有一人敢出头诘难。8年后(贞观十九年,645年),他带着657部佛经,经西域回到长安,先在弘福寺内译经。两年后,慈恩寺成,玄奘遂应太子李治之请,搬来此处译经。此后的19年里,玄奘共译成佛经75部,1335卷。在我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中,他的译书最多,译文最精。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亲自为其译经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