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慧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慧能

分类:【传统文化】

亦作“惠能”。唐代僧人。禅宗南宗开创者,亦为禅宗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幼年丧父,靠卖柴养母。在市中听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寻师学佛。于咸亨二年(672)到黄梅东山,投弘忍门下。以“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深得弘忍赞许,密授以禅法,并传其衣钵。回到岭南,隐遁尘世10余年,后于广州法性寺,有印宗法师为其剃发,又请名德智光律师等为他授具足戒。不久回韶州(今广东韶关市)曹溪宝林寺,说法30余年。宪宗时(806―820)谥号大鉴禅师。慧能弘扬顿悟,与神秀渐悟相对,认为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认为觉性本身,烦恼本无。直接契证便是顿悟。弟子甚多,著名者有行思、神会、怀让、慧忠、玄觉5人。此五人得法后均自成一家,形成禅宗五派法流。

禅宗南宗创始人。或作惠能,俗姓卢,其父原在范阳 (今北京涿县) 作官,后被贬到岭南,在今广东新兴县落户,作了普通百姓。慧能生下来三岁,父亲亡故,随母迁到今广东南海县。由于家境贫困,慧能少年时就以卖柴为生。有一天,他送柴到客店,出来,偶然听见一客念《金刚经》,据慧能后来回忆,他一听,心里便若有所悟,上前一打听,得知客人所念《金刚经》乃得之正在蕲州黄梅县(今属湖北) 东禅寺传教的禅宗五祖弘忍,就安顿了老母,决心北行求法。慧能初见弘忍时,已过而立之年,而且目不识丁,弘忍问他: “你不远千里而来,为的什么?”慧能说: “弟子是岭南人,前来求师,不求他物,但求作佛。” 弘忍看他穿得象山里的蛮子,就说: “你是岭南人,还是?獠(蛮子),怎能作得了佛?” 慧能说: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獠身虽与和尚不同,但佛性有何差别?” 弘忍心中惊异,但不便明言,就让他先当行者,到碓房舂米。八个月后的一天,弘忍说要付法传衣 (禅门代代相传的袈裟) 给悟道的接班人,命众门人各作一偈表达自己的见解,谁的偈作得好,就把衣法传给谁。当时,弘忍门下有弟子一千多人,神秀最出类拔萃,大家私下议论,禅门六代衣法传人非神秀莫属。神秀自我感觉也非常好,作了一偈,但又怕万一被五祖瞧不上,因此不敢送呈。急中生智,他趁半夜无人偷偷写在堂前廊壁上,如果五祖说好,就承认是自己的;说不好,就装聋作哑。神秀的偈词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第二天,弘忍见到,当众夸奖了几句,让大家记诵,夜里却把神秀叫来,当得知这首偈确是神秀所作时,就说: “你这首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请他重作一偈来。可是,神秀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也作不出来。这天,慧能在碓房听见外边有个小和尚在唱诵神秀的偈,出去一打听,得知作偈的前前后后,就要小和尚带他到廊壁前看看。到得那里,他说他不识字,恰好有一位地方官员来拜佛,就为他读了一遍。他听了,说自己也有一偈,求这位官员代他写在廊壁上。慧能的偈词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得到了弘忍的认可,于是密授法衣给他,定他为禅宗六祖。弘忍对他说: “自古传法,命如悬丝!你如果留在这里,必定有人害你,你得马上离去。”而且告诫他不能急于抛头露面。慧能按照弘忍的嘱咐,回到岭南,过了十五年的隐居生活。后到广州法性寺,正遇上印宗法师讲 《涅?经》。讲经中,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争论不已。慧能走上前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全场大惊。印宗法师得知他就是继承五祖法衣的禅门六祖后,便亲自为他剃度,并表示愿事为师。慧能这时才正式成为出家人。不久,他到曹溪 (在今广东韶关市曲江县境内) 宝林寺长住,弘扬 “识心见性,顿悟成佛” 的简便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的 “渐悟” 法门相对,史称 “南顿北渐” 或“南能北秀”。后来,南宗终于压倒北宗,而曹溪就成了禅门圣地。据说,武则天和唐中宗都曾召他入京,他都辞谢不往,保持了山林佛教的本色。慧能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奇迹,他本人是文盲,却开创了中国佛教中最有影响的宗派。曾有人向他请教 《涅?经》,先问字,他老老实实说:“我不识字,请你问义。” 对方很诧异: “字尚不识,怎能会义?”他说: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就是慧能的特色。他所开创的南宗,就是 “直指人心” 而 “不立文字” 的顿悟法门。慧能没有留下一篇文字,后来禅宗尊奉的《六祖坛经》,实际上是慧能的言行,由门人法海记录整理编成,类似孔门弟子编纂的 《论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