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戚继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戚继光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抗倭名将、杰出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东牟(今山东莱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任浙江都司参将,抵抗倭寇。他领导的戚家军是抗倭主力。1567年,调蓟州任总兵,凡16年。后调镇广东,以老病辞官。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备受兵家重视。有《止止堂集》。 明代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一说山东牟平人,祖籍安徽定远。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后升署都指挥佥事,专任防御山东海上倭寇之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次年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之府,抵御倭寇。他见旧军素质不良,至义乌招募山区农民和矿工,编成一支劲旅新军,人称“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浙江台州地区,九战九捷,浙东倭患渐得平定。次年夏,奉命进剿猖獗于福建沿海的倭寇。当时横屿岛(今宁德东)是倭寇在闽北的巢穴,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他周密部署,选择退潮之机,命将士轻装进剿,携草盖淤泥铺路,出敌不意登岛,歼倭两千六百余人。继之,又荡平牛田(今福建福清东南)、林墩(今福建莆田城东)倭寇巢穴,因此升任副总兵官。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奉命率兵万余急赴福建,与俞大猷、刘显部联合进攻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大歼倭寇。次年二月,又率军救援被倭寇围攻的仙游(今属福建)。他以计惑敌,稳住倭寇,待援军到达后,各个击破,遂解仙游之围。同年冬,升总兵,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戎务。至此,基本消除东南沿海各地的倭患。隆庆二年(1568年)明廷特命他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16年间,他着力整顿边军,修筑边墙和敌台,建立有马营、东营、辎重营皆备的精锐军队。在训练中,戚家军使用了飞刀、飞枪、飞箭及火箭车等先进武器。后来由于受人排挤,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不久,被诬陷夺职,回登州。四年后病故。他精通兵法,机智勇敢,治军严格,用兵持重,一生志在疆场,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两部兵书名著,在军事理论、作战方法及训练、教育士兵方面都有创见。为后世兵家所推崇。作诗二百余首,大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激情,记叙抗倭斗争实况,文采熠熠。著作有《止止堂集》。现福州于山有戚公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