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戴梓分类:【文化精萃】 清代火器制造家。字文开,号耕烟,仁和(今杭州)人。他好学善思,学识渊博,通象纬、勾股、战阵、河渠等学,亦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在军事科学技术方面贡献尤为显著。康熙十三年(1674),康亲王闻其才名以礼聘之,于是参加清军。他熟悉制造之术,对旧式铳枪的缺陷进行研究,并吸收西洋火器的优点,创造了形似琵琶的“连珠火铳”,其构造与用法近似现代机枪。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2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因其随军有功,升为监军道。康熙帝重其才而授其翰林院侍讲官,入南书房,并命他参与纂修《律吕玉义》。康熙二十六年(1687),沙俄阴谋侵略中国,策动了叛国分子噶尔丹的叛乱事件,他奉旨监造“子母炮”(即冲天炮),八天即成。在反击沙俄入侵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斗中立下显赫战功,被康熙帝封为“威远将军”,并命人刻他的职名在炮身上,以表彰其功绩。此外,他还制造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减轻体力负担的运输机械,又利用发条原理制造机器人。他在中国枪械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著《治河十策》总结治水经验。晚年遭人诬陷,流徙辽宁,过着“鬻书画卖文”的潦倒生活,后得赦免,死于归途。 清康熙时期火器制造名家。字文开,浙江钱塘人。自幼颇具机巧睿悟,自制火器,能击百步外。康熙初,耿精忠叛,犯浙江。康亲王杰书南征,他以布衣从军,献连珠火枪法。因军功授道员扎付。师还,清圣祖康熙帝亲自召见,知其能文,试《春日早朝诗》 颇为称意,授翰林院侍讲,与高士奇入直南书房,不久又改任直养心殿。他又精通天文算法,曾参预纂修 《律吕正义》,但与南怀仁及诸外国人持论不合,遭到他们的排挤与忌恨。后因又与投降朝廷的张献忠养子陈弘勋互欧构讼,忌恨他的人借机报图,以恶言中伤,被夺职徙关东,后遇赦还家,留于铁岭,遂隶籍此处。他所制造的连珠铳,与西方人发明的机关枪相类,能连发28弹。但他的连珠铳在当时并未能推广通用,仅藏之于家。康熙时,西方使曾献有鸟枪,他奉命仿造,遂使康熙帝能还赠西方使臣十只火枪,为大清争得体面。此外,他还奉命研制新型大炮,炮弹击出后能再次炸爆。成功后,康熙帝与诸臣亲自观视,并赐名为 “威远将军”,又刻制者职名于炮后。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曾用此炮破敌,其威力较旧式大炮颇大。 清代杰出科学家、技师、诗人。字文开,自号耕烟老人。浙江仁和人。康熙十三年(1674)“三潘之乱”时,为康亲王杰书聘至军中,建船制炮,招降伪将,大受倚重。荐至京师,为康熙宠信,授翰林院侍讲。时当基督教东传,外籍传教士徐日升、南怀仁人皆在京师,常夸示西洋器械以傲国人。尝令南怀仁等制火炮,一年未成;而令其试制,则八日成之;又曾造珐琅器,五日而成。颇为外籍教士忌恨。徐与侍卫赵某共构陷之,获罪,于康熙三十年初(1691),举家流放沈阳。家贫困,仅靠卖文鬻书画自给。冬夜垌缩于破被败絮之中,凌晨入山,拾榛子以充饥。自幼才思敏捷,擅诗文,书画尤佳。工山水,有索者,画成必系以诗。每闭户独居,辄吟哦不已,诗成则狂喜而诵,继而痛哭,碎其稿,或弃或烧。如是者三十余年。以雍正四年殁于戍所,年七十八。平生所撰诗文书画甚多,惜多散失。今所存《耕烟草堂诗钞》,系其子戴亨搜集所剩残稿,编辑而成。诗集共四卷,皆谪居之作,笔力雄健,不拘绳墨。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