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逵的无神论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戴逵的无神论思想分类:【传统文化】 戴逵(约330―395),东晋无神论者。字安道,谯郡?(今安徽宿县)人。博学,善属文,终身不仕。主要著作有《释疑论》、《放达为非道论》等。对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进行了驳斥。认为,一系列历史事实证明,好人不得好报,恶人反而得富贵:“有束修履道,言行无伤, 而天罚人楚,百罗备婴(樱);任性恣情,肆行暴虐,生保富贵,子孙繁炽”(《释疑论》)。戴逵继承了王充的元气自然论思想,对生死、福贵等现象作了无神论的解释:“人资二仪之性以生,禀五常之气以育”,性有长短,气有精粗,所以表现为寿夭、贤愚之别。“此自然之定理,不可移者也” 。而“善恶祸福,或有一见,斯自遇与事会,非冥司之真验也”(《答周处上难释疑论》)。亦“非积行所致”。由于他以自然的法则解释社会现象,又陷入了命定论:“故知穷达善恶,愚智寿夭,无非分命。分命玄定于冥初;行迹岂能易其自然哉”(同上)。在《流火赋》中,批判了神不灭论,指出“火凭薪以传焰,人资气以享年;苟薪气之有歇,何年焰之恒延”?这是说,生命知觉是以气为基础的,就如同火的燃烧以柴为基础一样,没有柴,火就灭了;人断了气,也就没知觉性命了,哪里还存在永不息灭的无薪之火和永恒的没有气的生命知觉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