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手绘年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手绘年画分类:【中国民俗】 高密扑灰年画老艺人及其作品 山东民间的手绘年画以东部高密县出产的“扑灰年画”最具特色,影响最大。所谓“扑灰”是民间艺人为了提高年画的复制速度而独创的一种年画样稿复制方法。其扑灰方法是,先将麦穰烧成灰碾碎,再用面汤调合成粘度适中的糊状,然后用毛笔蘸着勾描在作底稿用的年画线稿上,待干后线条凸出纸面状如立粉。扑灰稿时将勾有灰线的稿子面向下平铺在已绷好的白纸上用手按摩,线稿便被粘印在了白纸上。这样的一张灰稿据说可以扑出100余张年画稿子。另外也有艺人用柳条烧成木炭画灰稿复制年画稿,但一张木炭灰稿只能复制出五六张年画稿。扑灰印稿,仅是得到了一张粗略的年画样稿,剩下的工序便要全靠手绘制完成了。绘制的过程是根据灰稿依次粉脸、开脸、画手脚、画衣服、刷花,再用毛笔勾描出衣纹线条,最后再在重要处涂上明油(桐油)或描金,使画面增强亮度显得富丽堂皇。高密扑灰年画的精品是“大挂画”。这种大挂画多是一套两张,用整张纸绘制而成。内容多以妇女儿童为主,如麒麟送子、大娃娃、大美人等,也有如“兴唐传”等一类的历史故事。其构图饱满对称,人物造型朴实、浑厚、夸张,色彩趋向和谐雅致,绘制特别考究。整套画完成后装裱成上杆下轴的卷轴画形式,以便于悬挂展平,卷放方便。由于它做工精细考究,艺人们也称其为“细货”。农民们买去也特别珍惜,年前将画挂起,年后又收起保存,一张大挂画往往挂好多年。还有的农民用大挂画作闺女结婚的陪嫁品。 除高密手绘年画外,曲阜的手绘年画也较有特色。尤其是孔府的门神更为突出。孔府是孔子后裔(宋代以后)历代“衍圣公”的府邸。有九进院落,厅、堂、楼、房460多间。过去这些院落厅堂的大门、二门以至于后院的偏门上,每逢春节都要贴大小不同的门神。孔府所贴的门神过去由固定的“门神户”绘制张贴。“从明代规定为‘魏五家’,世代相传”。孔府贴的门神样张都是门神户从明代刻制的线板上印刷线样,然后以手工填以红、绿、蓝等色彩绘而成。孔府主要的门户上有固定的贴门神用的木框,门神户每年将新的门神贴在门神木框内,以新盖旧,年复一年,以至形成了厚厚的门神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