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打木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打木球分类:【风俗文化】 回族的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流行于宁夏吴忠一带。比赛在30米长、20米宽的球场进行,球场两端各有一个3米宽、50厘米高的木制球门。球是木制椭圆形或圆形。比赛双方各五人,手持60厘米长,形状似冰球杆的一节木棒,任何一名场上队员均可充当守门员。比赛时间分上、下半场,共半小时。木球比赛有一特殊的规则,发球时必须在发球前呼出动作名称,如“越级高”、“木哈”、“三头铰儿钻”等,不然被判失球。比赛开始,双方队员互相行回族传统的左手搭胸鞠躬礼。比赛结束,负队受罚,由胜队的一名队员在底线用劲将球击出,负队全体队员齐喊“嗦儿”数声,尔后发出“噢”的声音,一起跑着将球捡回。并喊“嗦儿”的喊声,不准换气,否则重罚。传说有几个村童放牧河滩,突遭风雪,冻得浑身发抖。这时走来一白发老人,教他们用赶牛的木棒和捡来的一个木头疙瘩,在地上挖坑游戏,战胜了风雪,安然返家。由此认为这是真主带给他们的福音,后沿袭成为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这种木球比赛,既有强烈的对抗竞争,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回族民间体育项目。俗称“打梭儿”。流行于宁夏南部地区。是宁夏回族群众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器具是用一种硬度强、不宜破裂的木头制作的小球,长约8厘米,粗约10厘米。比赛场地,一般长约30米,宽约20米,中间有一道中场线,两边底线中间各有一个3米宽、0.5米高的球门,类似冰球门。比赛时间一般为20分钟至2小时左右,分上下场进行。每组队员均等,五六人或七八人。双方队员各持一根60厘米长的木棒击球。场上你追我赶,每攻进球门一个球,计1分,以进球多少计胜负。胜方由一人用木棒将球击出,负方派一队员从击球点出发边吆喝“嗦……”边跑向落球点将球拾起往回跑,吆喝“嗦儿”时不许换气,否则就要受罚。此项活动,竞争性、趣味性很强,规则明确,灵活简便,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已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体育比赛项目,深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与好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