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扔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扔灾分类:【中国民俗】 在北京,端午节还有象征性的“扔灾”活动,具体程序是这样的,节前,主妇用五彩绫罗做成小虎、葫芦、樱桃、桑葚、瓜豆、葱、蒜等形状,用彩线穿在一起,在五月初一系在小儿的钗头或者背上、胸前,小姑娘身上还戴有用硬纸条叠成的菱形“粽子”,通称“葫芦”、“长命缕”、“续命缕”。说是佩戴这些东西可以将邪祟、疫疠尽收其中。佩戴几天之后,到了五月初五午时或者次日清晨摘下来,连同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葫芦一起扔到门外,谓之“扔灾”。人们相信,举行这一活动之后,一年之内,不再有灾有病。 在冀东农村,人们在端午前要佩戴艾荷包,端午这天下午要 扔掉,这叫“扔灾”。 旧时万全县一带过端午节时,妇女多以绫罗缝制的小虎、桑葚、葫芦等,以彩线串起,系于钗端或缝于孩子肩头。人皆饮雄黄酒,并在孩子额头上写“王”字,或涂在鼻子耳朵上,或抹在墙上,以避毒虫、禳不祥。有的还在这天捕蛤蟆,灌黑墨于肠中后将其晒干,据传能治毒疮,俗称“蛤蟆墨”。民间还传说此月不祥,有“恶五月”之称,所以人们言语行动要格外注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