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抛石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抛石机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以木为架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与火球的重型远程抛射装置。又称缔。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发石机演变而来。据春秋末期的《范蠡兵法》说:“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原书已佚,现转引自《汉书?甘延寿传》注)东汉以后,抛石机已成为装备军队的重要兵器。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的军队在官渡之战中,曾使用车载抛石机――霹雳车,摧击袁绍军中的楼橹,取得了作战的胜利。《昭明文选》收录了西晋文学家潘岳所著的《闲居赋》,赋中“缔石雷骇”的诗句,首次使用了“缔”字。唐代的李善为缔字作注说:“缔石,今之抛石也。”随大业十三年(617),田茂广制造“云?三百具”,号称“将军缔”。唐至德二年(757),李光弼制造了一种用200人才能拽索发射的巨型抛石机,每发能伤数十人。到了宋代,抛石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将“缔”改写为“宠”,仅《武经总要?守城》一书(1044年刊印),就收录最简单的旋风宠和较复杂的双梢宠、虎蹲宠、五梢宠、七梢宠、车行宠、火宠等十多种宠的图绘和文字,不但能抛射石弹,而且能抛射火球,出现了“火宠”一词。当时的抛石机都用人力拉动抛射杠杆(亦称宠梢)进行抛射,少则数人,多则250人。直到元代的襄阳宠,才改用机械力抛射。明代的大型火炮使用后,抛石机便在战场上消失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