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按察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按察司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唐代初,时遣使节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睿宗景云二年(711)置十道按察使,始成常设官员。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改称采访处置使。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称观察处置使,权力仅次节度使,凡有节度使处亦兼带观察处置使。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改提刑司为按察司,长官为按察使。金宣宗贞钓三年(1215),废按察司,改派监察采访使。宋代太宗时于各路置转运使司,长官称转运使,兼领按察、提刑。其后别置提点刑狱司,长官为提点某路刑狱公事,简称提点刑狱或提刑,掌察访本路刑狱、审问囚徒、复查案牍等。元代初设提刑按察司,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称肃政廉访司,长官为肃政廉访使。明代置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为长官,掌一省刑名之事,与承宣布政使并称两司。另置按察副使,佥事等官。清代因之,按察使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又名臬司,俗称臬台、廉访。清末宣统三年(1911)更名提法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