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撒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撒帐

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汉族的一种婚俗。其方式因时因地而异,取意也不尽相同。据传,起于汉代。《说郛?戊辰杂钞》:“撤帐始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告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裙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这是撒花果以兆得子。王棠《知新录》:“(汉)京房之女,适翼奉之子。房以其三煞在门,犯之损尊长,奉以麻豆谷米禳之,则三煞可避。”这是撤谷物杂粮驱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载,新人对拜坐床后,“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这是撤钱、果以祈富贵吉祥。后来,有撤枣子、栗子、李子、桔子以及花生(长生果)等,以祈早生儿子、长命富贵。撒帐由掌礼、喜娘、亲友或特别选请的“吉祥人”,一手托盘、一手撒物,同时口唱“撒帐歌”。今对新郎新娘撒五彩纸片,可视为撤帐习俗的变异。

旧时婚俗之一。新郎、新娘饮交杯酒后,入房就床并坐,妇女撒以金钱彩果等物,以祝多子多福。相传汉武帝娶李夫人,曾预先吩咐宫人在其入帐共坐时遥撒以五色同心花果,为撒帐之始。一说始于汉代翼奉。此后历代盛行。唐代由执事人撒帐,或用谷米钱币,或用特制的撒帐钱。宋代钱、果杂用。明、清两代混用谷米、钱币、彩果,或用富有寓意的女贞子、柏子。撒帐时吟诵祝词或撒帐歌,表示避邪及祝福。参见“撒帐钱”、“撒帐歌”。

古代婚姻礼俗。婚礼之后,新郎新娘进入新房坐床时,以花果或钱币撒向帐中,这就叫撒帐。此礼始于汉武帝。《陔余丛考》 卷三十一 《撒帐》: “撒帐实起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多得子也。” 可见此礼的意义在于取吉利,多生子。自唐代,撒花果发展为撒钱币,“唐中宗嫁睿宗公主,铸撒帐钱,重六铢,文曰‘长命富贵’,每十文系一彩条”。宋时撒帐是金钱彩果并用。明代撒帐同宋,且撒时念诗词,随撒随念。如“撒帐东,帘幕深闺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清代撒帐略同宋、明。至于民间,各地习俗不同,有的与闹房相混。

结婚仪礼,始于汉,普遍流行于各地。新人交拜完毕,坐于床沿,人们各以金钱、彩果、枣、栗子等撒掷。《巨野县志》:“同拜天地讫,随入新房,行合卺礼。男家以果品抛床上,名曰‘撒帐’。”边撒边吟撒帐歌:“撒把栗子扔把枣,来年生对大胖小”、“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并将红高粱、枣、栗子及长命钱用筷子填进新人枕头、被角里,边填边说:“你填我也填,也有银子也有钱”。说词各地不同,但都取吉祥之意。

挑盖头后,新郎新娘按指定的位置相对而坐,男向右,女向左,坐得时间越长越有福气。也有并坐在床沿上的。坐床又叫坐帐。这时祝福的亲友前来撒帐,以五色同心花果撒向新人,新人得越多,预示今后子女越多。各地撒帐人唱的撒帐歌词都不一样,但全系吉祥语言。

砀山民间以平辈男性充当撒帐人,以表兄弟为多,谓“表哥撒帐,越撒越旺”。撒帐人托一木盘,内盛红枣、花生、麦麸、剪纸四物,轻轻撒向新娘头上,边撒边唱:

“一撒长命富贵,二撒金玉满堂,

三撒良田千顷,四撒骡马成行,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六六成双,七撒七巧事多,八撒八仙名扬,九撒夫妻恩爱,十撒天久日长。”阜阳民间撒帐歌词是:

“一撒金,二撒银,撒得新娘进了门,新娘进门脸含笑,好像仙女下凡尘,仙女下凡配董永,男耕女织治家勤。”“一撒金,二撒银,撒得新娘进了村。村上老幼门前看,像是当年王昭君,昭君出塞美名扬,天涯海角结秦晋。”

皖南歙县的撒帐歌颇有地方色彩,词曰:“撒帐撒向东,撒向黄山十八峰,峰峰都有珍和宝,不出黄连出甘草。撒帐撒过场,夫妻心欢畅,夫妻恩爱同到老,子子孙孙坐满堂……”有些地方请“专业”撒帐人参与活动,他们的歌词随意性较大,看到什么唱什么:

“无事不进新人房,东家请俺来撒床,抬头观洞房,喜气闹嚷嚷,一边是鸳鸯,一边是凤凰,洞房好风光,红绫被,锁金帐,鸳鸯枕,甚奇样,珍禽异花绣得好,两边又插字两行,名叫秋菊和海棠,我端五果来撒床……撒罢床,出洞房,东家请俺吃喜糖,你们大家来闹房。”

盼子求子更集中体现于婚礼仪式之中。在老北京,拜完天地后,新郎新娘入洞房,按男左女右的位置肩并肩坐在床上或炕沿上,新郎右衣襟压在新娘的左衣襟上,表明已同床,或者说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将帐子关闭,表示共宿。在坐帐过程中,由娶亲太太(又称“全福太太”)主持“撒床礼”。全福太太手持喜果,即桂圆、荔枝、栗子、花生、红枣、石榴等,撒向床上,边撒边唱撒帐歌,如:“一撒一团和气,二撒二人同心,三撒三多九如,四撒四季平安,五撒五谷丰登,六撒六合同春,七撒七巧成图,八撒八仙庆寿,九撒九子士成,十撒十全子孙满堂。”或者“一把花生一把枣,大的跟着小的跑,多子多孙多富贵,吉祥如意白头老”。有的要按东、南、西、北、中、上、下、前、后等方位来撒,每撒一个方位都有祝词,雅俗不等,如:“撒帐东,花开富贵朵朵红。撒帐南,早生贵子中状元……”《燕京旧俗志》中还有这样的撒帐歌:“一撒福,二撒寿,三撒三阳开泰”;“今日洞房花烛夜,明年产生状元郎”等。祝词唱完,即把帐子拉开,撒帐礼仪即告结束。

撒帐中所用喜果均有特殊的民俗意义,比如红枣,枣谐“早”音,取“早生”之意。此外,枣树多实,象征多子;栗子谐“立子”、“利子”音,取“生子”、“立子”、“利子”的意思。栗子与红枣放在一起,则寄寓“早立子”的愿望。桂圆桂谐“贵”音,取“尊贵”之意。它与枣、栗子一起,含有“早生贵子”的意思;花生谐音取意,表示男女插花生、花搭着生和男女双全之意;石榴多子,有“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之誉,象征多子。总之,撒帐中的礼仪蕴含着老北京人求子求福、多子多福的观念。

旧式婚礼的重要礼仪之一。相传始于汉武帝,一为避煞,二为多子多孙。由掌礼手中托盘,盘中盛米、麦、豆、桂圆、枣子、花生等,边撒边唱《撒帐歌》:

撒帐东南西北中,洞房花烛喜相逢。

嫦娥今宵良辰夜,学士贵人步蟾宫。

徐州邳县《撒帐歌》:

一撒荣华共富贵,二撒金玉闹满堂,

三撒三元得子早,四撒四季平安康,

五撒五子登科举,六撒六合同春光,

七撒七子团圆庆,八撒八仙庆寿堂,

九撒九条共仙女,十撒十路大吉祥。

洪泽县叫《撒花儿》,歌词唱道:

春撒桃杏花,夏撒六合花,

秋撒黄菊花,冬撒腊梅花。

公公要撒长寿花,婆婆要撒吉祥花。

兄弟要撒海棠花,夫妻要撒夜合花。

请君莫笑花,句句说的花,

来年生贵子,必定是探花。

南通叫《贺房说令》、《撒百花利市》,能说出100多个花名。

著名学者顾颉刚(苏州人)、魏建功(如皋人)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在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研究文章,他们引用的是南京民国初年刻本《新人坐帐撒帐》

,歌词是:

一撒,一元入洞房,一世如意百世昌。

二撒,二人上牙床,二人同心福寿长。

三撒,三朝下厨房,三羊开泰大吉昌。

四撒,四德配才郎,四季花开满树香。

五撒,五子登金榜,五凤楼前读文章。

六撒,六六大顺华,六龙捧日放光霞。

七撒,七子团圆庆,七巧织女会牛郎。

八撒,八仙来庆寿,八代儿郎受勋章。

九撒,九世同居住,玄孙必选总统郎。

十撒,十不撒过年,一窝养俩!

撒帐后新人饮“合卺酒”,又称交杯酒,周代即有此俗。半瓠称“卺”,一瓠分割为二,新人各执一瓠,饮酒少许,称“合卺”,喻“合体相亲”。现用两只木制酒杯,红绳相系,新郎新娘各饮半杯,然后交换一齐饮干,将杯抛至床下,如一仰一合,为大吉大利之兆。此举也有在撒帐前进行。

苏南俗:在撒帐后祭祖,先是家长朝家堂叩拜,向祖先祝贺,谓之“开礼”。接着按辈分依次叩拜家堂。继之,新婚夫妻跪拜。最后家长再次跪拜,即收礼。

祭祖后设宴“待新人”,时在寅卯之间。常州称“坐卯筵”。桌数不等,都是妇女,六人一桌。新娘一桌,居大厅正中,由两少女(宜兴叫“安席小姐”)为新娘安送盅筷。苏州富家有仆人一手端盘,后退几步,疾趋至桌畔,行屈膝礼,如此数十次,名为“放筛”。上第一道菜时,喜娘伴新娘至各桌敬酒,谓之“上头菜”。“待新人”后新娘向长辈依次叙礼跪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