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故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故宫分类:【文化精萃】 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1406年 (明永乐四年),至1420年 (永乐十八年) 基本建成。其建筑布局分外朝、内廷。外朝主要建筑物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和两翼的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内廷主要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建筑,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与后妃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两处合计房屋9,000余间,占地72万平方米。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现辟为故宫博物院院址。 旧称紫禁城,在明清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明永乐四年(1406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迄今560年中历经了24个皇帝,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 明清故宫全部建筑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宫墙高10米,南北长961米,东西长753米,宫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每面辟一门,四角建有风格绮丽的角楼。故宫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端门、午门(称午门),建在凹字形墩台上,台上正中建重檐庑殿顶门楼,两翼各建重檐攒尖方亭。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清改为神武门,各门都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 外朝是皇帝颁布大政、举行集会和议会以及办事的行政区,以中轴线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及文华、武英两殿三组建筑组成。正门太和门面阔九间重檐歇山顶,与午门形成一长矩形广场,东西两面有通文华、武英二殿和东华门,西华门的照和、协和二门,广场内有金水河横穿,上有金水桥。三大殿为外朝的主体建筑同建在三层汉白玉的台基上,台上自南而北依次建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高35.05米,宽约63米,殿内面积2377平方米。殿内沥粉金漆木柱,精致的蟠龙藻井更显得富丽堂皇。前有宽阔月台,下临广大殿庭,供新年、冬至大朝和其他大典使用。中和殿,平面呈方形,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供太和殿行礼时皇帝休息之用。保和殿面阔九间,重檐歇山顶,是举行殿试、宴会外宾之用。文华、武英两组建筑由门、配殿、廊庑组成院落,内建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的前后殿,武英殿为工字形平面,文华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之处,武英殿为皇帝斋居和召见大臣之所。 内廷是皇帝及其家庭居住区。有中轴线上的后三宫;正门为乾清门,连接东西北三面的门围成一长院落,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建在十字形石台基上,前端有凸出的月台,乾清宫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是帝后正式起居的地方,交泰殿为面阔三间单檐攒尖顶方殿,坤宁宫后通御花园。后三宫两侧各建有两条巷道,每巷自南到北各建三宫,东西各六宫,每宫为一独立单元,前为殿后为室的二进院落,东西六宫是妃嫔的住所。其六宫北面隔一通道建五所并排的院落,每院建前后三重殿堂,各有厢房,是皇子居住的地方。乾清门东侧景运门外有奉先殿,前后二殿均9间,是宫内太庙,乾清宫西侧隆宗门外有慈宁宫为皇太后住所。内廷三宫以北是占地11200平方米的御花园,供帝后游玩。 故宫基本布局是明代的,除中和、保和殿外,钦安殿、南薰殿、咸若馆、神武门、角楼均为明代建筑,东西六宫的部分建筑也为明代建筑。 故宫的总体设计基本附会《礼记》、《考工记》及封建礼制布置的,如社稷坛位于宫西侧(右)、太庙位于东(左),三大殿附会三朝制度,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明门、太和门,使太和殿前有五门,象征“五门”之制。 在建筑群总体布局上强调中轴线,主次分明,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如前三殿和后宫。前三殿又为重心,占据了宫城主要空间,其余东西六宫,东西对称布置左右,用庭院的大小、殿庭的广狭来区分主次,太和殿的前庭院平面方形面积2.5公顷,是宫城内最大的庭院,有力的衬托出太和殿的主要地位。 在单体建筑形体上,也通过屋顶形式、间数的多少来区分级别,屋顶等级依次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最主要的建筑再加重檐。宫中最主要的正门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都是重檐庑殿,面阔11间或9间。其他建筑都低于主要建筑,大小不同的院落、单体建筑,使整个建筑群统一又和谐而富于变化。 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明清两朝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永乐元年(1402年)成祖朱棣把北平升为北京,永乐四年开始营建宫殿,永乐十八年紫禁城宫殿基本建成,第二年成祖迁都北京。它按南京宫殿体制和“左祖右社,面都后市”原则兴建,左为祭祖太庙,右为祭神社稷,前为众臣朝拜办事的处所,后为市肆。紫禁城北有天然屏障万岁山(清改名景山),南有金水河,构成前水后山的格局。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4门: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清康熙年间改为神武门。宫殿四角各有一高耸的十字脊角楼,构筑有9梁18柱72条脊。外有护城河,独成体系堡垒。宫殿屋宇九千余间,15万平方米,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中轴线向南延至永定门,北到钟鼓楼,使故宫与整个京城构成一完整的艺术杰作。建筑虽多为清人重建,但仍保持了明代布局。宫殿按前朝后寝的制度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前朝为皇帝与大臣们举行各种礼仪盛典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场所,建筑高大堂皇,以太和、中和、保和3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清代,午门前的端门、天安门至大清门都在外朝范围内。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中轴线煞尾为御花园,另有宁寿宫花园,亦称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在慈宁宫之西。内廷的宫殿建筑气氛与外朝迥然不同,显得严密深邃,富有生活气息。故宫中轴线上主体建筑气势恢宏,两侧庭院富于变化,不同体态的建筑形式在庄严豪华的总基调中又构成特点各异的小的封闭空间,无论其平面布局与主体效果,还是色彩华丽的装饰,精致、典雅的陈设,都体现了我国宫殿建筑的独特风格。1914年故宫外朝部分成立了古物陈列所,内廷部分仍由被废黜的清帝居住。1924年北京政变后,末代皇帝溥仪出宫,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内廷部分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成为我国最大的国家博物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故宫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历明清两代二十四朝,屡经修葺改建,仍保持原来布局。占地72万平方米,呈端正的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周边有高10米的城墙合围,总长约3.4公里,四隅各有一座构筑奇巧的角楼,耸立城上,宫城外环绕52米宽的护城河,构成森严的城堡。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的午门为正门,建有庑殿顶重檐城楼,两翼各有重檐楼阁两座,明廊相连,俗称五凤楼;北为神武门,正对景山;东西称东华门和西华门,位置偏南。宫城内建筑约15万平方米,有宫殿70多座,屋宇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布局严谨,主次有序,显示了中国宫殿建筑传统和严格的封建礼制。主要建筑自南而北端正地排列在一条贯通紫禁城的中轴线上,配属建筑分别向东西两侧依次排列,巍峨壮观,气势恢宏。全部建筑群在总体上又严格地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亦称前朝后寝、前殿后宫。外朝在前,是皇帝行使权力,举行大典的主要场所;内廷居后,是帝王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家生活起居处。外朝区占地约6万平方米,以前三殿为中心,依次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又称金銮殿,金碧辉煌,殿内正中端放着象征皇权的金漆雕龙宝座。皇帝即位、诞辰等重大庆典在此举行。中和殿是皇帝临朝前的预备殿。保和殿为举行酒宴和殿试处。三大殿前是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广场,其南端太和门外,有内金水河,河上五座汉白玉桥,正对午门。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以收藏和编印皇宫图书而闻名。三大殿集中显示了皇权的威严,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群。内廷部分始于乾清门,气氛与前朝迥然有别,殿宇玲珑,庭院重重,配以花园、书房、经堂等设施,较有生活气息。中心建筑是皇帝寝宫乾清宫、皇后正宫坤宁宫、居两宫之间的交泰殿,合称后三宫。两厢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翰林承值的南书房和存放用品的端凝、懋勤二殿。乾清宫两侧各有六组宫院,为嫔妃住所,称东西六宫,宫后的乾东五所、乾西五所供皇子居用。每个院落均为前后殿、东西庑的标准格局,其中储秀宫、翊坤宫、体元殿为典型的后宫寝室形式。后廷中轴线北端是御花园,中心建有钦安殿,池水掩映、花木葱茏,间以亭台廊榭等建筑20多处,古雅富丽,布局紧凑,是宫廷古典园林的典范。园中御景亭为最高点,是帝后重阳登高处。内廷有三组建筑别具特色。位于西六宫之南的养心殿,为清雍正帝以后历朝皇帝处理政务之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即在此殿东间,中枢机构军机处设于殿墙外。位于东南部的宁寿宫,俗称外东路,是清乾隆帝在位时为日后做太上皇所预建,有专门配置的花园,俗称乾隆花园,是一组自成体系的建筑群。西南部的慈宁、寿安、寿康等宫院,为老年后妃寝居之所,多设有佛龛经堂。整个故宫建筑群庞大深密,井然有序。各宫均以门墙间隔,又有曲廊、甬道或庭院相连,其间还有众多建筑小品和陈设如九龙壁、鎏金鼎、铜龟鹤以及日晷、嘉量等点缀环境,营造氛围。故宫的建筑装饰和彩绘极为精细绚丽,以象征皇权的龙凤图案和黄红金色为主调,大量采用琉璃、汉白玉和金银铜等贵重材料,构成豪华尊贵、富丽堂皇的总体气氛,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宫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辛亥革命后,外朝部分于1914年辟为古物陈列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现藏文物百万余件,有青铜器、陶瓷、织绣、名家书画以及工艺珍品的陈列专馆。宫内保存有九千多万件明清档案,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原始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