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景之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景之治分类:【传统文化】 对西汉前期文帝、景帝政绩之治美称。文、景二帝鉴于秦末战乱造成社会经济凋敝之现实,为巩固其统治,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土地开辟,人口增加,国库充裕,出现多年未有的富足景象。史称“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因美称“文景之治”。 汉初统治者接受秦灭亡的教训,主张“反秦之弊,与民休息”(《汉书?循吏传》序)。尊崇黄老之学,推行无为政治。文帝继续约法省禁,改革法制,全部废除秦的族诛法和连坐法(收孥相坐律令),又废诽谤法,允许臣民批评朝政。还废除黥、劓、刖刑,减轻笞刑、废宫刑。规定刑满释放即为庶人,不杀逃犯。文帝在位23年,天下死罪不过400。景帝在位17年,一再减轻笞刑,并规定疑狱可交有司重审量刑,重审不当的不治罪,不服者上诉不当不治罪。令治狱务求宽简。文景两帝还不断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经济上,文、景以农为天下本,“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文帝劝务农桑,减免租税,改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还免收全国田赋12年,景帝还把三十税一定为常制。二帝还徙民垦荒,令民得入粟拜爵,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当时,土地增辟,人口增加,府库充盈,出现一派升平景象。史家记载:“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准书》)因誉为“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 (前179―前141),继续 “与民休息”,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史称 “文景之治”。汉文帝,名刘恒 (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之子,公元前179年继承皇位。文帝重视农业,屡诫百官守令劝课农桑。文帝十三年 (前167) 下诏全免田租。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一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注意兴修水利。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史载文帝初年每石 “粟至十余钱” ( 《史记?律书》)。文帝十二年 (前168),取消过关用传制度,促进商业发展。又弛山泽之禁,有利于盐铁业发展。为提高谷价,抑制商人囤积居奇、侵蚀农民,文帝采纳晁错关于 “入粟拜爵” 的建议,准许富人主要是商人买粟输边,按所输多少授予爵位边境积粟足以支五年,可令人粟者输于郡县。这样,边境、郡县都已充实,即免天下田租,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还废除坐孥相坐律令及一些肉刑,缩小农民奴隶化范围。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史载文帝为节省黄金百斤而罢建露台 ( 《汉书?文帝纪》)。临终时下诏丧事从简,只用陶器而不许用金银器殉葬,将大部分宫女释放回家。公元前157年,文帝崩,其中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前157―前141)。景帝继承父志,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景帝元年 (前156) 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推迟服役年龄,派遣使者与匈奴和亲,减少战争负担。重农抑商,继续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景帝三年 (前154),采用晁错 “削藩” 建议,平定七国之乱,取消诸侯王治民之权,降低王国官制等级,加强中央集权。文、景二帝采取的上述政策,促进了汉初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即位时,“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 《史记?平准书》),稳定和巩固了汉初地主阶级的统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